[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飞秒激光增强自掺杂的二氧化钛光电极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1942.6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3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姜澜;李欣;梁密生;陈孝喆;许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1/26 | 分类号: | C25D11/26;B23K26/064;B23K26/082;B23K26/70;B82Y2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毛燕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激光 增强 掺杂 氧化 电极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飞秒激光增强自掺杂的二氧化钛光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飞秒激光加工系统,采取飞秒激光直写方式,在金属钛表面直接加工微米阵列,其中,激光输出功率范围为5mw-30mw,聚焦物镜采用10倍物镜,加工过程中扫描间距为25-75μm,加工扫描速度为200μm/s-10000μm/s;
步骤二:将经过飞秒激光加工的微米阵列结构,放到电化学工作站中进行阳极氧化,得到氧空位掺杂的二氧化钛的微米锥-纳米管复合结构,其中,阳极氧化过程的电化学工作站工作电压为45V,时间控制为1个小时;
其中,阳极氧化与步骤一飞秒激光加工相结合,并在飞秒激光加工之后进行,以促进氧化钛晶格内部氧空位掺杂;
步骤三:对二氧化钛微米锥-纳米管微纳复合结构进行退火处理,使其稳定结晶得到纳米管结构,其中,纳米管垂直覆盖于微米锥阵列表面,并且含有丰富的氧空位缺陷;进行退火处理时,温度控制在500℃,时间为1-2个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194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