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环境下控制延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1337.7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4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龙;欧柱;张林;吴小飞;闫晓;聂常华;湛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1H47/18 | 分类号: | H01H47/18;H01H50/44;H01H50/16 |
代理公司: | 51220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熊曦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延时单元 高温环境 控制延时 直流接线端子 耐高温导线 开关动作 链式连接 延时结构 延时控制 延时效果 直流电源 触点 弹簧 链式 铁芯 衔铁 延时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环境下控制延时装置,包括若干延时单元和若干导线,延时单元包括:铁芯及其线圈、弹簧、衔铁、支架、直流接线端子、触点;通过耐高温导线把多个延时单元以及直流电源进行链式连接,形成一个链式延时结构,每个延时单元依次发生开关动作,最终的延时效果是每个延时单元延时时间的总和本装置能够在高温环境中进行延时控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温环境下控制延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特殊应用行业中,需要在高温环境(180℃)中实现延时控制,例如工作于高温环境中的核级电动闸阀的阀位信号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延时。然而传统的控制延时控制技术(例如时间继电器技术),由于其结构复杂,很难在高温环境中应用。
目前来说高温环境下(180℃)的延时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实用新型专利201028047提出了一种电磁阀并分析介绍了由其构成的延时装置,然而这种控制延时装置并不能应用于高温环境中;论文《延时脱扣线圈装置的研制》提出了利用延时脱扣线圈进行延时,然而这种装置是依赖于电子电路的,并不能在高温环境中(180℃)工作,同时论文《自制延时控制装置的应用》中提出的延时装置也是依赖于电子电路,并不能应用到高温环境中。
与此同时高温环境下基于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控制技术也没有得到实现,这是因为时间继电器难以在高温环境中工作,而应用于高温环境的继电器得到了高速发展,这是因为继电器结构简单。HF9111是厦门宏发研究的一款低功率耐高温继电器,其耐高温成都能够达到高温180℃,然而其并不能实现高温环境中控制信号的自由延时;又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5354970提出了小型耐高温大负载电磁继电器,这种继电器能在高温125度环境中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在一些特殊应用行业中,需要在高温环境(180℃)中实现延时控制,而传统延时控制技术(例如时间继电器技术),由于其结构复杂,很难在高温环境中应用。为了克服传统延时控制技术无法在高温环境中应用的缺陷,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高温环境下控制延时装置,不仅能在高温环境中进行延时控制,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申请就是利用电磁式吸合结构结合输出侧直流接线端子作为延时单元,利用其在吸合过程中的延时时间(几十毫秒到一百毫秒)作为单元延时时间,最终利用耐高温导线设计基于单个或多个延时单元的延时反应链,解决高温环境中控制信号延时的问题,进行高温环境中信号的延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温环境下控制延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N个延时单元、若干导线、信号输出端F和G,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延时单元包括:
铁芯及其线圈、弹簧、衔铁、支架、直流接线端子A-C、触点A和C、输入端D和E;
线圈两端分别与输入端D和E连接,衔铁能够绕支架转动,衔铁左端与弹簧上端连接,衔铁右端通过导线与直流接线端子B连接,弹簧下端与支架连接,衔铁右端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触点A和C;触点A通过导线与直流接线端子A连接,触点C通过导线与直流接线端子C连接,直流接线端子B与直流供电电源正极连接,铁芯下端固定在支架上,铁芯上端向衔铁右半部分下表面延伸;其中,第一延时单元的输入端D和E为控制信号输入端,第N-1延时单元的直流接线端子C与第N延时单元的输入端E连接,第N-1延时单元的直流供电电源负极与第N延时单元的输入端D连接,第N延时单元的直流供电电源负极与信号输出端F连接,第N延时单元的直流接线端子C与信号输出端G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竖直子支架和水平子支架,竖直子支架下端与水平子支架上表面固定连接,铁芯下端固定在水平子支架上表面,弹簧下端与水平子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竖直子支架上半部分设有转动轴或销,衔铁通过转动轴或销与竖直支架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13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密度继电器超压信号实现保持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接触器静触点镀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