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景语义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9233.2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3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伟;池梦群;袁欣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瑞数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51 | 分类号: | G06F16/51;G06F16/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普鸿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22 | 代理人: | 杨洋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景 语义 结构 模型 构建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景语义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涉及三维建模的技术领域,获取指定建筑物的输入数据包,其中,输入数据包包括指定建筑物的语义结构模型、指定建筑物的实景影像和实景影像对应的定位信息;提取语义结构模型中包括的指定建筑物的几何信息;根据几何信息和实景影像对应的定位信息,将实景影像映射到语义结构模型对应的位置,以生成实景语义结构模型,有效缓解了人工干预建模效率低、误差大以及无法自动挂接属性、对单体化建模的技术流程中纹理映射机制不完善以及存储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建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景语义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地理信息技术与智慧城市的推动,三维模型以及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三维模型生产与应用的模式主要为图1的模式,即第一,获取不同形式的数据源;第二,建立三维模型;第三,根据需要对模型挂接属性;第四,数据的存储与组织;第五,三维模型数据的应用与分析。
现有的城市三维模型创建与应用方案主要是通过自动、半自动或人工的方式创建连续Mesh(无线网格网络)或者单体化的三维模型,并通过属性挂接、数据存储、数据应用等环节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现有的这些技术流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对于窗体结构等细节结构需要人工干预生成;第二,无论是倾斜摄影测量建模方式获取的连续Mesh面模型还是其他技术手段的单体化建模方式的模型成果均为单纯的模型的几何数据,需通过二次处理进行属性链接,实际模型上并没有记录这些属性信息,用户若想获取这些信息,只能在第三方浏览器或平台手动测量或者挂接应用属性;第三,单体化建模的技术流程中纹理映射机制不完善;第四,建模工具多样、格式多样,不同数据、应用程序间的数据转换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第五,模型数据量大,存在存储、管理、浏览、应用的障碍和瓶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景语义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以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景语义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指定建筑物的输入数据包,其中,输入数据包包括指定建筑物的语义结构模型、指定建筑物的实景影像和实景影像对应的定位信息;提取语义结构模型中包括的指定建筑物的几何信息;根据几何信息和实景影像对应的定位信息,将实景影像映射到语义结构模型对应的位置,以生成实景语义结构模型。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方法还包括:按照预先设置的组织方式对实景语义结构模型进行组织,并将组织后的实景语义结构模型存储至关系型数据库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按照预先设置的组织方式对实景语义结构模型进行组织的步骤包括:获取实景语义结构模型的几何语义和特征语义;其中,几何语义中至少包括线、面、实体的语义,特征类语义至少包含建筑外部构件、建筑内部构件、地址、房间、门窗的语义;根据几何语义和特征类语义对实景语义结构模型进行分类组织,并将分类组织后的实景语义结构模型存储至关系型数据库中。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指定建筑物的点云数据和/或DSM数据,根据点云数据和/或DSM数据生成指定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将指定建筑物的语义信息与三维模型进行关联,生成指定建筑物的语义结构模型,其中,语义信息包括指定建筑物的几何信息、标识信息和材质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点云数据和/或DSM数据生成指定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将指定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与预先存储的建筑矢量轮廓进行套合,将建筑矢量轮廓以外的数据删除,以建筑矢量轮廓线所在位置的纵向延伸为指定建筑物的边界,对指定建筑物的三维模型进行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瑞数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泰瑞数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92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