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节热态锻件在线自动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8048.1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4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运军;陈天赋;李中伟;许明坤;王国文;武建祥;黄明伟;邓天敏;陈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02 | 分类号: | B07C5/02;B07C5/10;B07C5/08;B07C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700 湖北省襄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节热态 锻件 在线 自动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节热态锻件在线自动检测方法,锻造后得到转向节毛坯,利用机械手夹持毛坯的杆部,然后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测温点的温度,利用工业相机对转向节毛坯的杆部、盘部、长耳、短耳四个关键区域进行测量,得到该关键区域的图像,根据图像计算得到转向节毛坯的关键尺寸,根据测得的温度计算转向节毛坯冷却至常温后该关键尺寸的终值,若该终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则该毛坯为合格品进入下一工序,若该终值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则该毛坯为不合格件,本发明根据热态锻件尺寸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检测热态锻件的尺寸,计算得到锻件冷却后的尺寸,以判断锻件是否合格,从而可以实时在线进行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节热态锻件在线自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锻造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手段,利用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形变形得到工件或毛坯,可改变其机械性能。锻件按坯料在加工时的温度,可分为冷锻、温锻和热锻。冷锻一般是在室温下加工,热锻是在高于金属坯料的再结晶温度下加工。
对于热锻的工件尺寸检测时,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传统的划线检测方法,即锻件锻打出来后,自然冷却到常温,用卡尺测量宽度和厚度尺寸,具体的,对于空间尺寸、位置尺寸、R弧,采用划线检查,即:把产品装夹到分度头上,根据锻件图找出基准,再划出相关的尺寸交叉点,然后判定合格与否。划线检查通常需要两个人配合,测量过程受装夹、校正等因素影响较多。检测耗时较长。如果经检测后发现部分尺寸不合格,可能需要返修模具,综合测算下来,锻件检测需时较长,如我公司锻造的汽车转向节,检测需要2个小时左右,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还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生产出多件废品,提高了生产成本。另外,检测过程中锻造生产线还得停工待检,极大地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转向节热态锻件在线自动检测方法,其根据热态锻件尺寸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检测热态锻件的尺寸,计算得到锻件冷却后的尺寸,以判断锻件是否合格,从而可以实时在线进行检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向节热态锻件在线自动检测方法,通过锻造得到转向节毛坯,利用机械手夹持转向节毛坯的杆部,夹持时,转向节的杆部竖直向下,然后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测温点的温度,利用CCD工业相机对转向节毛坯的杆部、盘部、长耳、短耳四个关键区域进行测量,得到该四个关键区域的图像,然后根据图像计算得到转向节毛坯的关键尺寸,根据测得的温度计算转向节毛坯冷却至常温后该关键尺寸的终值,若该终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则该毛坯为合格品进入下一工序,若该终值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则该毛坯为不合格件转运到相应的工位。
若该终值在可调整误差范围内,则将该毛坯送入终锻模具再次进行锻造,然后重新检测。
所述测温点为转向节表面选定的一点或多点,利用该一点或多点为基准,通过试验得到由不同温度降至常温时,所述关键尺寸变化至终值的经验公式。
所述测温点为转向节表面选定的一点或多点,当测温点测得的温度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该毛坯为不合格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转向节热态锻件在线自动检测方法,其通过锻造得到转向节毛坯,利用机械手夹持转向节毛坯的杆部,夹持时,转向节的杆部竖直向下,然后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测温点的温度,利用CCD工业相机对转向节毛坯的杆部、盘部、长耳、短耳四个关键区域进行测量,得到该四个关键区域的图像,然后根据图像计算得到转向节毛坯的关键尺寸,根据测得的温度计算转向节毛坯冷却至常温后该关键尺寸的终值,若该终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则该毛坯为合格品进入下一工序,若该终值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则该毛坯为不合格件转运到相应的工位,本发明根据热态锻件尺寸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检测热态锻件的尺寸,计算得到锻件冷却后的尺寸,以判断锻件是否合格,从而可以实时在线进行检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80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