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2661.2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1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翀原;吴宇波;周乐;陈学良;谭祖中;郑传平;李华宴;马世银;刘丹艳;陈洪涛;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3/20 | 分类号: | B61D3/20;B61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安磊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底架 铁路集装箱 专用平车 转向架 平车 铁路运输技术 运输经济效益 端部转向架 车辆制造 依次设置 支撑 相背 载重 采购 节约 运输 维护 | ||
本发明属于铁路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该平车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车体,每个车体均包括底架,相邻的两个车体的底架之间通过中间转向架支撑,位于端部的两个车体的底架相背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端部转向架支撑。本发明在同等数量的车体运输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减少转向架的数量,进而可以减轻车辆自重,可节约车辆制造、采购和维护成本;另外,将减少的自重加到载重上,即可大大提高运能、提高运输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
背景技术
集装箱具有货损少、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铁路集装箱的运量快速增加,对铁路运输集装箱专用车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现有技术中,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包括至少一个车体,且每个车体的底架均采用两个转向架来支撑行走。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转向架来支撑行走的平车,具有较大的车身自重,较高的自重系数相应的限制了平车承载的集装箱的重量,影响了装运的效率,提高了集装箱货运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以减轻车身自重,提高集装箱货运运输能力。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所述平车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车体,每个所述车体均包括底架,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之间通过中间转向架支撑,位于端部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相背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端部转向架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包括中梁以及端梁,其中:
所述中梁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中梁位于所述底架的中央部位;
所述端梁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端梁分别位于所述中梁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端梁的中部均和所述中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转向架的摇枕的顶部设置有四个第一下旁承,四个所述第一下旁承以所述底架的长度中心线对称设置;
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中,相对的两个端梁分别通过支撑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的所述中间转向架上的四个所述第一下旁承支撑。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的底架之间还通过关节连接架连接,所述关节连接架包括:
第一关节,所述第一关节固定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中的一个所述车体的中梁的端部上;
第二关节,所述第二关节固定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车体中的另一个所述车体的中梁的端部上;
所述第一关节和所述第二关节可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关节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面向所述第二关节,所述凹槽具有顶部、底部以及将所述顶部以及底部连接的侧壁;
所述第二关节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的顶部、所述凸起以及所述凹槽的底部通过第一中心销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中心销沿竖向设置,以实现第一关节和所述第二关节的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心销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槽;
所述限位槽的顶部被限位销穿过,所述限位销间隙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且,所述限位销和所述第一中心销垂直设置,这样,可以防止第一中心销的窜动。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球面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26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