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义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1072.2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4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谭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世佳义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13/083 | 分类号: | A61C13/083;A61C13/2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义齿 牙冠 天然牙 固定效果 义齿牙冠 定位块 异物感 有效地 粘接 制备 口腔健康状况 口腔菌群 使用寿命 贴合设置 牙齿修复 延伸设置 牙龈 牙周炎 粘接剂 齿盖 晃动 胶孔 菌群 舌腭 口腔 堆积 储存 侧面 清洁 生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义齿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了牙齿修复技术领域,解决了固定义齿固定效果差、异物感强烈、容易导致菌群在口腔内生长引发牙周炎的问题,包括义齿牙冠,义齿牙冠的两侧均粘接有桥体牙冠,桥体牙冠的舌腭侧和颔侧面均延伸设置有与天然牙两侧贴合设置的齿盖,桥体牙冠朝向天然牙的一侧固定有定位块,定位块周侧开设有多个用于储存粘接剂的储胶孔。本发明实现固定义齿的固定安装,并且粘接紧密,固定效果好,不易晃动,便于患者对固定义齿进行清洁,延长了固定义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异物感,同时使得固定义齿与患者的天然牙和牙龈连接处的缝隙更小,有效地避免了口腔菌群的堆积的情况,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齿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定义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用于治疗修复牙齿的技术逐步提高,现如今常见的牙齿修复技术包括活动义齿修复技术、固定义齿修复技术、种植牙修复技术等,其中,固定义齿是修复牙列中一个或几个缺失牙的修复体,靠粘结剂或固定装置与缺牙两侧预备好的基牙种植体连在一起,从而恢复缺失牙的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由于固定义齿具有金属机械强度好、逼真美观、体积小、与天然牙相接近的特点,能够较好的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并且能够使基牙的牙周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因而受到患者的欢迎。
授权公告号为CN106109039B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固定义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义齿牙冠以及用于支撑所述义齿牙冠的第一义齿基托和第二义齿基托;
第一义齿基托包括第一固位端、第二固位端、第一支撑板以及位于第一固位端和第二固位端之间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固位端与第二固位端分别用于包覆于残牙相邻的两颗牙齿的舌侧面;
第二义齿基托包括第三固位端、第四固位端、第二支撑板以及位于第三固位端与第四固位端之间的第二连接部,第三固位端与第四固位端分别用于包覆与残牙相邻的两颗牙齿的颊侧面、且与第一支撑板重叠;
义齿牙冠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远离残牙的表面;
固定义齿还包括螺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义齿牙冠上分别开设有同中心线的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三螺纹孔,螺杆旋入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三螺纹孔以固定连接第一义齿基托、第二义齿基托和义齿牙冠;
义齿牙冠靠近残牙相邻两颗牙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片,定位片的表面形状与其接触的牙齿的表面形状相适应,用于限定义齿牙冠的位置。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一、通过第一固位端、第二固位端、第三固位端、第四固位端分别贴合于残牙两侧的天然牙侧面作为额外支撑点,实质上无法对义齿牙冠起到支撑作用,导致固定义齿的固定效果差,甚至会因未与天然牙固定连接导致脱落于患者口腔内;
二、由于第一固位端、第二固位端、第三固位端、第四固位端自身均有结构形状,安装后贴附于患者残牙两侧的正常牙的侧面,患者使用时,口腔内的异物感仍很强烈;
三、第一固位端、第二固位端、第三固位端、第三固位端与患者天然牙侧面的贴合处形成难以清洁的缝隙,极其容易形成为菌群生长的环境,最后促进牙周炎的发展,长期以往,甚至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稳定性好、贴合效果好、不易脱落、便于清洁、使用寿命长的一种固定义齿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固定义齿,包括义齿牙冠,所述义齿牙冠的两侧均粘接有桥体牙冠,所述桥体牙冠的舌腭侧和颔侧面均延伸设置有与天然牙两侧贴合设置的齿盖,所述桥体牙冠朝向天然牙的一侧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周侧开设有多个用于储存粘接剂的储胶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世佳义齿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世佳义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1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