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268010.6 申请日: 2019-04-03
公开(公告)号: CN109939183A 公开(公告)日: 2019-06-28
发明(设计)人: 唐和斌;唐东杰;洪静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民族大学;唐东杰
主分类号: A61K36/898 分类号: A61K36/898;A61K9/10;A61P1/02;A61K31/045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余晓雪
地址: 430074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重量份 口腔 烧烫伤 制备方法和应用 小鼠 治疗 炎性细胞浸润 中药制剂技术 食用植物油 创面组织 毒理实验 肝肾功能 染色结果 组织结构 空白组 当归 地黄 沸水 黄连 黄芪 乳香 白芨 白芷 白薇 冰片 大黄 地榆 黄柏 黄芩 没药 烫伤 加热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组成为:黄芩10‑30重量份、黄连10‑30重量份、黄柏10‑30重量份、大黄10‑30重量份、黄芪10‑30重量份、当归10‑30重量份、地榆10‑30重量份、地黄10‑30重量份、白芷10‑30重量份、白薇10‑30重量份、白芨10‑30重量份、乳香10‑30重量份、没药10‑30重量份、冰片3‑8重量份、食用植物油1000‑1500重量份,通过分批加热,混合制成口服生肤油。染色结果显示生肤油组的小鼠口腔烧烫伤部位创面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降低,组织结构较完整,表明生肤油具有治疗沸水、酸和碱引起的口腔烧、烫伤之功效。生肤油的口服毒理实验表明连续服用生肤油对小鼠的体重、肝肾功能与空白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均无明显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吃东西,趁热吃”一直都是饭桌上的传统,人们一直有着低温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和经常吃冷的食物会伤胃等这样的意识,因此大家逐渐形成“趁热吃”的习惯。生活中,人们常习惯食用开水、滚烫、刚出锅的饺子等,有研究表明,如果进入口腔的食物温度超过65度就会对口腔造成严重的烫伤。在进食过程中,口腔是首先与热源接触的器官。由于食物需要在口腔中咀嚼,使得过热的食物需要在口腔内停留。同时,口腔的咀嚼使食物与口腔接触的表面积增大,故口腔的烧烫伤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

口腔烧烫伤就指因吞入了高热液体或气体,引起口腔内部舌头或者黏膜组织损伤。烫伤部位出现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不同程度的病变。患者会有剧烈性疼痛、垂涎、咀嚼困难等症状。若烫伤部位是食道,会因损伤部位表面糜烂、溃疡和水肿,导致堵塞气管,出现呼吸道梗阻症状。因此,生活中的口腔烧烫伤不容忽视。生活中,常被误食的有沸水、滚汤、酸、碱等。

临床上对于口腔的烧烫伤没有明确的标准的治疗手段,亦无相关文献报道口腔烧烫伤的标准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通常是采用处理好创面及给予抗生素抗炎等方法。对于烫伤部位只表现为颜色发红、有轻微疼痛感、无水泡现象的轻度烫伤的患者,医生会建议采用凉水反复漱口来降低余热的损伤,减轻肿胀,防止产生水泡。对于已经产生水泡或者水泡破裂的中度烫伤患者,医生会给予伤口保护药、消炎药物及维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重度烫伤患者如创面有溃疡、表皮脱落甚至坏死,这时需要去除坏死组织,再给予更大剂量的保护创面和抗炎药物。若患者因烫伤出现其他的病症,则对症治疗。但遗憾的是目前并不存在一种本身具有保护伤口同时又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因此,有必要针对此适应症,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故本发明旨在探寻一种以沸水、酸或碱所导致的口腔烧烫伤为适应症的药物,为众多的口腔烧烫伤患者提供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上述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上述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的医药用途。

口腔烧烫伤是指因摄入过热、过酸或过碱的食物,导致口腔内的组织受到损伤,舌头和口腔黏膜是常见的损伤组织。因饮食习惯的影响,摄入过热食物对比较常见。但在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过酸和过碱对口腔的烫伤也是存在的。当时,导致烫伤部位局部充血、水肿。损伤的黏膜坏死,形成假膜。如不及时处理,口腔的咀嚼功能会使假膜脱落,持续的慢性炎症就会变成创面糜烂、出血甚至溃疡,使得创面经久不愈。当黏膜上皮长期受过热物质刺激时,病情反复,最终可能造成癌变,易成为癌。又因不轻易被人重视,一旦被重视,已经是处于严重烫伤阶段,使得其成为临床研究关注的重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唐东杰,未经中南民族大学;唐东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8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