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延伸率耐热铸造铝合金及其压力铸造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8003.6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9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姚杰;王春涛;叶兵;蒋海燕;丁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合力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1/02 | 分类号: | C22C21/02;C22C1/03;C22C1/06;B22D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延伸 耐热 铸造 铝合金 及其 压力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延伸率耐热铸造铝合金,其特征在于,由按重量百分数计的如下元素组成:9.0-12.0%Si、0.05-0.4%Cu、0.02-0.05%Mg、0.05-0.1%Sc、0.3-0.5%M,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M为Ti、Zr和V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延伸率耐热铸造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Fe,且所述Fe的重量百分数含量不超过0.2%;所述Al的重量百分数不低于8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延伸率耐热铸造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M元素中,按合金中元素总量计,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含量的各元素:Ti 0-0.3%、Zr 0-0.3%、V0-0.3%,且三种元素的含量不同时为0。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延伸率耐热铸造铝合金的压力铸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合金成分及化学计量比,计算所需原料的用量;将工业纯铝锭、工业纯镁锭和Al-Si中间合金均去除氧化层并烘干预热;
(2)将工业纯铝锭全部熔化后,升温,将Al-Si中间合金加入,并保温;
(3)待所述Al-Si中间合金全部熔化后,升温至760~780℃,依次加入Al-Cu、Al-M中间合金、Al-Sc中间合金,待所有中间合金都加入完毕后在760~780℃保温15~20分钟;
(4)待所有中间合金都熔解完毕,将熔体温度降至695~705℃加入工业纯镁锭,待所述工业纯镁锭完全熔化后,在715~725℃时加入精炼剂进行精炼,精炼后静置10~20分钟,撇去表面浮渣,得到铝合金熔体;
(5)将所述铝合金熔体降温至650~700℃之间,撇去表面浮渣,以0.5~8m/s的速度压射到预热至220~270℃的压铸模具中,冷却后得到所述高延伸率耐热的压铸铝合金。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高延伸率耐热铸造铝合金的压力铸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l-Si中间合金为AlSi23或者AlSi28;所述Al-Cu中间合金为AlCu50;所述Al-M中间合金包括Al-Ti中间合金、Al-Zr中间合金、Al-V中间合金;所述Al-Ti中间合金为AlTi5、AlTi10或者AlTi5B1,所述Al-Zr中间合金为AlZr4,所述Al-V中间合金为AlV5;所述Al-Sc中间合金为AlSc2中间合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延伸率耐热铸造铝合金的压力铸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精炼剂的添加量为原料总重量的0.5~1.5%。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高延伸率耐热铸造铝合金的压力铸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精炼剂由按重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组成:碳酸钙为50~70%,氯化钠为10~30%,氯化钾为10~30%。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延伸率耐热铸造铝合金的压力铸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精炼的温度为720~730℃,精炼处理的搅拌时间为5~10min。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延伸率耐热铸造铝合金的压力铸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升温至720℃后,加入Al-Si中间合金;所述Al-Si中间合金分2-4次加入;所述保温温度为710~720℃。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延伸率耐热铸造铝合金的压力铸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工业纯铝锭的熔化步骤为:先将占坩埚高度20-25%的部分工业纯铝锭在710~720℃下熔化成熔池,然后将剩余的工业纯铝锭加入熔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合力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未经宁波合力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800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