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眼保健操个体化训练的脸部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5276.5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8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高煜诏;王海根;徐昊;徐炜鹏;童夏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2 | 分类号: | A61H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传感器 脸部模型 处理元件 眼保健操 提醒装置 外部电源 个体化 安装腔 穴位 电路 无线信号传输 保健设备 信号控制 电源线 按摩 打印 | ||
本发明涉及保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用于眼保健操个体化训练的脸部模型,其包括3D打印而成的脸部模型主体以及电路部分,电路部分包括压力传感器、处理元件和提醒装置;脸部模型主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安装腔,压力传感器安装腔中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压力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将信号发送给处理元件,处理元件根据收到的信号控制提醒装置工作;处理元件以及提醒装置均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在使用本发明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当使用者记住自己脸部的穴位的位置后就可以在不使用本脸部模型主体情况下进行眼保健操,从而使得手指可以直接对面部的穴位进行按摩,提升了眼保健操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眼保健操个体化训练的脸部模型。
背景技术
做眼睛保健操可以有效地缓解眼部疲劳,预防近视,对我们的眼睛有一定的好处。例如现在的学生课程通常比较繁重,经常会用眼过度,学校每天都会在上午和下午安排学生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通过对面部穴位的按摩,起到通经络,消除疲劳增进视力和预防近视的目的,因此能否准确找到穴位的位置直接影响眼睛保健操的效果。目前,学校的眼保健操教学通常由老师口头向学生介绍面部穴位的位置,但是口头介绍还是会存在学生无法精准的按照老师的提示按压自己脸部的穴位问题。
申请号为CN201120095478.9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眼睛保健操面罩,包括:面罩体和多个穴位专用按摩贴;穴位专用按摩贴固设在面罩体上。虽然该实用新型提高了眼睛保健操按压穴位的准确度,但还是存在着在做眼保健操时面罩需始终佩戴在使用者面部的问题,由于在进行穴位按摩时隔了一层面罩,使得使用者的按压穴位的效果降低,从而使得眼保健操的效果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们在做眼保健操时难以正确的找到穴位的或是大多数眼保健操辅助设备需要始终佩戴在面部导致眼保健操效果降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眼保健操个体化训练的脸部模型。其能够达到使得使用者在经过训练后可以在不佩戴眼保健操辅助设备的情况下精准的按压自己面部的穴位,提升眼保健操作用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眼保健操个体化训练的脸部模型,其包括3D打印而成的脸部模型主体以及电路部分,电路部分包括压力传感器、处理元件和提醒装置;脸部模型主体上眼保健操所按摩的穴位处在打印时留有压力传感器安装腔,压力传感器安装腔中设有用于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压力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将信号发送给处理元件,处理元件根据收到的信号控制提醒装置工作;处理元件以及提醒装置均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通过本发明的3D打印形成的脸部模型主体、压力传感器、处理元件以及提醒装置的设置,使得脸部模型主体可以完全与使用者的面部贴合,使用者在做眼保健操时,当手按压到穴位上的压力传感器时,提醒装置会发出提醒信息,使得使用者可以更加有效地按压脸部的穴位,提升了使用者做眼保健操的作用;在使用本发明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当使用者记住自己脸部的穴位的位置后就可以在不使用本脸部模型主体情况下进行眼保健操,使得手指可以直接对面部的穴位进行按摩,提升了眼保健操的效果。
作为优选,脸部模型主体的外表面设有多个与脸部模型主体为一体结构的挡件,挡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挡块,脸部模型主体的外表面覆盖有一层橡胶套,橡胶套上设有多个与挡件相配合的方形通孔,挡件的端部穿过方形通孔并卡接在方形通孔内。
本发明中,通过挡件以及方形通孔的设置,使得橡胶套可以更加轻易地被安装在脸部模型主体上,橡胶套的设置,提升了使用者在使用本发明时的舒适感。
作为优选,橡胶套上与脸部模型主体贴合面上设有多个自压力传感器安装腔处设置的电源线安装槽,电源线安装槽的末端位于橡胶套的下巴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未经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5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鼻窦引流给药导管
- 下一篇:一种中医内科背部探穴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