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放射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4531.4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4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高岩;崔洪起;史晨钟;任春侠;陈晨;王念;谭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G4/06 | 分类号: | G21G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杨乐 |
地址: | 1024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源 碳酸盐粉末 制备 悬浊液 放射源载体 镀铝PET 吸附膜 有机膜 源片 薄膜 碳酸盐 制备技术领域 放射性核素 均匀涂抹 有机溶剂 密封膜 碳元素 自吸收 壳体 封装 晃动 密封 射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放射源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放射源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加入碳酸盐粉末,搅拌后得到分布均匀的碳酸盐粉末悬浊液,其中碳酸盐中的碳元素为碳14;取预定体积的碳酸盐粉末悬浊液和至少一吸附膜,并将所取预定体积的碳酸盐粉末悬浊液均匀涂抹到吸附膜上,以形成放射源载体;取至少一有机膜与镀铝PET薄膜,将放射源载体密封在有机膜与镀铝PET薄膜之间,以形成源片;取至少一放射源壳体,将源片封装于放射源外壳中,即形成放射源。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放射性核素利用率高、安全可靠。解决了β射线自吸收大、原料不易混合均匀、密封膜晃动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放射源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PM2.5已经被列为环境空气质量的必测项目之一,而β射线自动监测仪器是常用的PM2.5监测设备,其可以较准确测量空气中PM2.5的浓度。碳14核素的半衰期为5730年,且碳14核素能发射最大能量为156.5keV的纯β射线,碳14核素发射出的β射线在空气中的最大射程为22cm。由于碳14核素属于低毒核素,不会对人造成伤害,碳14核素在PM2.5监测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β射线自动监测仪器监测PM2.5浓度的原理为,利用碳14-β放射源发射出β射线,使得β射线穿过收集PM2.5颗粒物的滤膜,通过β射线穿过收集PM2.5颗粒物的滤膜后的衰减来分析PM2.5颗粒物浓度。其中,碳14-β放射源的发射率是影响PM2.5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重要因素。
碳14-β标准源的常规制备方法是先制备碳14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然后聚合成甲基丙烯酸甲脂,将甲基丙烯酸甲脂涂在铝底片上并做成有机薄膜放射源。碳14发射出来的β粒子能量低,射程短,而用常规方法制成的放射源的β粒子的发射率较低,且有机薄膜源产品的自吸收大。用常规方法制得的机薄膜源产品使得β射线自动监测仪器对PM2.5的监测准确性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放射源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放射源,包括源片1和放射源壳体;所述源片包括有机膜、镀铝PET薄膜及放射源载体,所述放射源载体密封于有机膜和镀铝PET薄膜之间;所述放射源载体包括吸附膜和吸附膜上涂设的碳酸盐粉末悬浊液,其中碳酸盐粉末悬浊液中的碳元素为碳14;所述放射源壳体包括安装台2和外壳3;所述安装台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面;所述外壳3包括内腔,所述外壳3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内腔朝向所述外壳3外部的开口,所述外壳3的另一端设置有发射窗;所述源片1的有机膜侧通过胶黏剂粘接在所述安装台的安装面上;所述安装台和外壳通过螺纹连接,且所述安装台2安装的源片的镀铝PET薄膜一侧朝向所述发射窗。
可选的,所述放射源中β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10~250μCi。
可选的,所述放射源的外部直径为10~30毫米,且所述放射源的厚度为2~7mm;所述源片的直径为6~25mm;所述镀铝PET薄膜的厚度为10~15μm。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放射源的制备方法,所述放射源制备所用的原料包括有机溶剂和碳酸盐粉末;在有机溶剂中加入碳酸盐粉末,搅拌后得到分布均匀的碳酸盐粉末悬浊液,其中碳酸盐中的碳元素为碳14;取预定体积的所述碳酸盐粉末悬浊液和至少一吸附膜,并将所取预定体积的碳酸盐粉末悬浊液均匀涂抹到所述吸附膜上,以形成放射源载体;取至少一有机膜与镀铝PET薄膜,将所述放射源载体密封在有机膜与镀铝PET薄膜之间,以形成源片;取至少一放射源壳体,将所述源片封装于所述放射源外壳中,即形成所述放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45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