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基CBN砂轮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1751.1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7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聪;范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D3/06 | 分类号: | B24D3/06;B24D18/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宁佳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基 磨料圈 烘干 砂轮 辅助粘结剂 金属结合剂 质量百分比 砂轮磨削 烧结 混合料 钢芯 混匀 磨削 磨料 功率损耗 使用寿命 热导率 自锐性 粘合 过筛 磨粒 配比 制法 出炉 制备 锋利 制造 冷却 容纳 加工 | ||
本发明的一种金属基CBN砂轮及其制造方法,砂轮包括钢芯和磨料圈,磨料圈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制备:CBN磨料30~65%,金属结合剂30~60%,辅助粘结剂5~15%;金属结合剂包括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u粉50~60%,Sn粉30~45%,Ti粉5~10%。制法为:按配比,将磨料圈各原料混匀后,与辅助粘结剂混匀烘干至烘干后的混合料:烘干前的混合料=90~95%,过筛,压制成型后,在相应温度时间下烧结,冷却出炉,与钢芯粘合,制得金属基CBN砂轮。该砂轮具有极好的热导率,容纳脱落的磨粒的空间有效增大,砂轮磨削效率高、磨削温度低、功率损耗低、加工精度好、使用寿命长,方法烧结时间短,制得砂轮磨削锋利,磨削精度高,且具有自锐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硬磨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基CBN砂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机械加工朝着高精度、高速度、硬加工、干加工(无冷却液)及降低成本等方向发展,对磨具性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传统的碳化硅和刚玉普通磨料模具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高速、高效、高精度的磨削要求,因此开发各种耐磨性能优良,能长时间进行稳定加工的超硬磨削材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常用的超硬磨削材料包括立方氮化硼(CBN)和金刚石两种磨料。立方氮化硼磨料的硬度虽低于金刚石,但仍远高于刚玉和碳化硅材料,并且该磨料的热稳定性优于金刚石,有很好的耐磨抗腐蚀性。立方氮化硼砂轮不仅能应用于高效精密磨削航空发动机零件(如盘、轴等)的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等高强韧性的难以加工的材料,而且不会与铁及铁合金发生反应能够广泛应用于铁基合金(黑色金属)材料如淬硬钢、高速工具钢、轴承钢、不锈钢、模具钢、耐热钢、先进高强钢和高铬铸铁等材料。CBN超硬磨具(砂轮)的磨削效率、加工精度和耐磨性等性能是高速精密磨削加工中的关键问题。
在超硬磨具中用于固结磨粒的结合剂是影响超硬磨具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超硬磨具(砂轮)多采用树脂、陶瓷、金属结合剂烧结和电镀等工艺制造,存在的问题是单晶颗粒仅仅被机械包埋镶嵌在结合剂与电镀层中,与结合剂和电镀层间作用力较弱。具体的来说,树脂结合剂虽然比较容易加工修整,但是耐热性差,结合强度低,磨料脱落严重,严重影响效率;陶瓷结合剂修整相对容易,使用温度高,然而脆性大,抗冲击韧性和疲劳性差,易发生脆裂,难以用于高速加工。金属结合剂烧结虽然耐热性强,但是通常结合剂与磨粒之间不能产生化学冶金结合,因而磨粒仅仅被机械包埋镶嵌在结合剂中,把持力有限;金属电镀中磨粒也只是被机械地包埋。因此容易因磨料呈颗粒脱落和镀层成片剥离而导致砂轮的整体失效,此种情况在比较难以加工的材料高效磨削时尤其明显;另外,镀层厚,磨料出露高度低,容屑空间小,磨削时很容易因切屑的粘附堵塞而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基CBN砂轮及其制造方法,该砂轮是一种在高速磨削过程中能承受较大载荷的CBN砂轮,同时具有出色的抗冲击性和良好的形状保持性,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金属基CBN砂轮,包括钢芯和磨料圈,其中:
所述的磨料圈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CBN磨料:30~65%,金属结合剂:30~60%,辅助粘结剂:5~15%,CBN磨料、金属结合剂与辅助粘结剂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金属结合剂包括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u粉50~60%,Sn粉:30~45%,Ti粉:5~10%;Cu粉,Sn粉和Ti粉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钢芯和磨料圈通过树脂胶粘结剂结合。
所述的磨料圈孔隙率为25~45%。
所述的CBN磨料,Cu粉,Sn粉和Ti粉的粒径范围均为40~75μm。
所述的辅助粘结剂为丙烯酸乳液。
所述的金属基CBN砂轮具体尺寸为内径80mm,外径100mm,厚度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17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