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酸酯/疏水二氧化硅复合型高吸油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7148.6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周锋;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17/022 | 分类号: | B01D17/0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胡永宏 |
地址: | 20003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酸酯 疏水 二氧化硅 复合型 高吸油 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酯/疏水二氧化硅复合型高吸油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将聚乙烯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与活性疏水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酸丁酯和含有大侧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混合物在70℃和350~400rpm反应,再加入二乙烯基苯和偶氮二异丁腈70℃保温反应5h,再升温至80℃反应3h,得到的白色固体经二甲苯和乙醇浸泡处理和真空干燥而得,采用疏水的无机纳米粒子和带有大侧基的共聚单体向所得复合物中引入足够的物理空间,所得高吸油材料对二甲苯、苯、甲苯、苯乙烯、汽油、柴油1~2h即可吸附饱和,热分解温度近340℃,可循环利用至少10次以上,吸收能力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由聚丙烯酸酯和疏水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复合而成的高效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吸油材料能够快速、高效地吸收有机溶剂的材料,在环保、消防、工业排放物回收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聚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对常见的有机溶剂吸收率高且保油能力强,不易渗漏,是目前一种典型的高吸油材料,一般通过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得到。例如,文献(J.Appl.Polym.Sci.2014,131(8),40180)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三种单体共聚,得到的共聚物可吸收自身质量23倍的二氯甲烷。文献(合成树脂及塑料,2016,33(3):6)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的树脂对甲苯、汽油和柴油的最大吸收能力分别为24g/g,14g/g和8g/g;文献(Sci.J.Chem.2016,4(5):61)采用带有甲基丙烯酸基团的离子液体(1-butyl-3-(2-methacryl)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BMIm)PF6)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合成得到的吸油材料对苯、二甲苯和四氯化碳的吸收能力分别为25.6g、22.6g和32.2g。专利申请(CN106167535A)公开了一种基于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丁酯共聚、制备对柴油具有高吸收能力的吸油树脂合成工艺。美中不足的是,该工艺需要大幅提高悬浮聚合体系的水油比以确保共聚物非常低的交联程度,容易导致低聚物和未反应的单体等进入油水混合体系中流失,产率偏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未经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71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亲水及水下超疏油金属网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浆料真空脱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