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有缆式地震采集排列准备的测试系统、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7032.2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6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夏颖;罗福龙;甘志强;刘晓明;刘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0 | 分类号: | G01V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有缆式 地震 采集 排列 准备 测试 系统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有缆式地震采集排列准备的测试系统、方法及装置。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服务端和手持测试终端,通过获取工区信息,根据所述工区信息,将所述工区划分为预设个区块,并生成排列测试任务信息文件,所述区块配置有所述测试系统;利用所述测试系统中服务端将有缆式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信息和所述排列测试任务信息文件导入至所述测试系统中手持测试终端中;所述手持测试终端基于导入的信息生成测试导航信息;根据所述测试导航信息确定目标点,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目标点进行采集排列测试。利用本说明书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减轻超大规模采集时的排列测试管理压力,有效缩短有缆式地震采集排列准备的时间,提升排列准备效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地震勘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有缆式地震采集排列准备的测试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采集排列是整个地震勘探施工的基础,排列准备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野外生产的进度。有线仪器系统仍是当前地震勘探施工的主流设备,在生产时仪器主机是野外生产的核心,负责排列测试、排列信息的提取(或播报)、数据采集和各激发源的调度等工作,在面对大道数地震数据采集时,如20万道级的采集规模,其工作压力将十分巨大,制约整个采集施工的进度。
近些年来,由于设备老化或本身设计的原因,接插件耦合、数据传输故障、采集站电气性能下降等问题已经逐步显现,延长了野外施工作业时的采集排列准备时间,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维修量。因此,能否实现对地震采集排列的高效测试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在野外施工现场,查线工一般使用万用表对检波器(串)电阻、漏电等指标进行测试,而像采集站电气指标、检波器与仪器连接是否可靠等影响采集排列正常、稳定工作的问题则只能依赖仪器主机完成测试,效率低,耽误生产,这一局限性在大道数采集时表现地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物探装备制造商陆续推出了一些用于地震采集排列现场测试的便携式产品,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使用步骤复杂、系统频繁崩溃需要重装(步骤繁琐)、数据接口接触不良、手簿不便于野外使用(界面复杂,且不支持蛇形、绕道、空道等特殊排列设置)、测试报告编码方式不能与常用软件兼容以及不具备测试结果统计功能等方面的问题,不便于查线人员使用。
因此,业内亟需一种可以实现有缆式地震采集排列快速准备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有缆式地震采集排列准备的测试系统、方法及装置,不仅可以快速排除有缆式地震采集排列的故障,减轻超大规模采集时带来的排列测试管理压力,而且可以有效缩短有缆式地震采集排列准备的时间,提升排列准备效率和野外生产效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实现有缆式地震采集排列准备的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应用于工区的区块中,所述工区包括划分的预设个区块,每个区块配置有所述测试系统,
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服务端和手持测试终端,其中,所述服务端包括安装有专用软件的计算机和通讯装置,所述通讯装置用于所述服务端与所述手持测试终端进行通讯,所述计算机用于生成第一预设指令,还用于接收、处理并显示来自所述手持测试终端针对所述第一预设指令生成的第一结果,所述第一预设指令至少包括请求排列准备进度和请求测试结果;
所述手持测试终端包括电源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显示模块、定位模块、语音提示模块、排列接口模块、通讯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手持测试终端的其它模块连接,用于为所述其它模块供电;
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显示模块、定位模块、语音提示模块、排列接口模块、通讯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通讯模块、定位模块、排列接口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发送来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将处理后得到信息发送到所述通讯模块、语音提示模块、显示模块、排列接口模块、数据存储模块;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为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提供信息,并保存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发送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7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宽板坯连铸机生产包晶钢的工艺
- 下一篇:一种宽板坯纵向裂纹控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