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3747.0 | 申请日: | 201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5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具有 制冷系统 | ||
一种油分离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包括器体、进口管、出口管以及浮球控制阀,所述器体包括第一端盖部、筒体部、第二端盖部、第一接口部以及第二接口部,所述进口管与所述第一接口部固定连接,所述出口管与所述第二接口部固定连接,所述器体限定容纳腔;所述浮球控制阀包括出油管、阀座、阀针、浮球以及连接部,所述阀座与所述出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设有阀座内孔,所述阀针能够与所述阀座内孔配合并形成密封,用于启闭所述阀座内孔,所述第一端盖部包括第三接口部,所述出油管穿设于所述第三接口部,所述出油管与所述第三接口部固定连接;还包括隔流板,所述隔流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且位于所述浮球的上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油分离器一般用于制冷系统中,安装于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用于分离气油混合冷媒中的油和冷媒,而为了让分离出来的油可以部分回到压缩机,从而对压缩机起到回油作用,一些油分离器设有浮球,而气油混合冷媒从压缩机由进口管进入至油分离器内部,随着沉降于油分离器底部的油逐渐增多,浮球也随之上升,当浮球到达一定高度时,阀针打开,管路开启,部分分离出来的油可以通过管路重新回到压缩机。
可以设计一种油分离器,对油分离器进一步优化设计,以相对提高油分离器回油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提高回油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器体以及浮球控制阀,所述器体包括第一端盖部、筒体部、第二端盖部、第一接口部以及第二接口部,所述器体限定容纳腔;所述浮球控制阀包括出油管,所述第一端盖部包括第三接口部,所述出油管与所述第三接口部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流板,所述隔流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隔流板与所述出油管或所述筒体部固定连接,所述隔流板位于所述浮球的上方,所述隔流板包括本体部,所述隔流板的轴向投影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浮球的轴向投影。
本发明提供的油分离器,包括浮球控制阀和隔流板,隔流板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且,隔流板位于浮球的上方,可以减少由压缩机通过进口管进入至容纳腔的气油混合冷媒对浮球的直接冲击,从而增加该油分离器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油分离器的制冷系统,因油分离器具有该技术效果,那么使用该油分离器的制冷系统亦具有该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第一种实施例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端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阀座、阀针、连接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隔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第二种实施例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隔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器体 11.第一端盖部 111.第三接口部 12.筒体部 12.筒体部 13.第二端盖部14.第一接口部 15.第二接口部 2.进口管 3.出口管 4.浮球控制阀 41.出油管 42.阀座43.阀针 44.浮球 45.连接部 5.隔流板 51.本体部 52.第四接口部 521.延伸部 53.翻边部 54.缺口部 55.翻接部 56.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37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下一篇:基于智能钥匙的车辆节能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