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6054.9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0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潇潇;范瑞卿;陈建;郭凌旭;袁中琛;张家安;张杰;党玮;彭志超;朱辉;丁一;康宁;张志君;赵玉新;杜明;韩磊;李洁;吴俊峰;蔡蕾;冯建奎;杨蕾;多葭宁;王泉乐;王琨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展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21 | 代理人: | 陈欣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 分布式光伏发电 发电功率预测 功率预测 历史数据 预测结果 建模 解析 光伏发电站 安全稳定 误差修正 修正误差 集中式 修正 电网 保证 | ||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历史数据;对数据进行解析计算;对解析计算的结果进行建模;对建模进行误差修正;根据修正误差后的模型对分布式光伏进行发电功率预测。本发明是基于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历史数据对分布式光伏进行发电功率预测,因此本发明的预测结果准确,而且本发明能对误差进行修正,使得本发明的预测结果更加精准,从而可以保证分布式光伏在电网中安全稳定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功率预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光伏发电分为集中式光伏与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的发电功率具备完善的功率监测装置,可以为电网调度中心提供较为全面的数据。而分布式光伏由于不构成产业化的电站形式,其基本不安装相应的实时监测装置,只能采集到历史发电量信息,这种非实时的数据信息很难给电网调度中心提供帮助,使得分布式光伏对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产生一定的隐患。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历史数据;
S2:对步骤S1获取的数据进行解析计算;
S3:对步骤S2的解析计算的结果进行建模;
S4:对步骤S3的建模进行误差修正;
S5:根据步骤S4修正误差后的模型对分布式光伏进行发电功率预测。
进一步的:步骤S1中获取的所述历史数据为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历史数据。
进一步的:步骤S2中的所述解析计算包括计算一年不同时期无遮天的集中式光伏出力曲线、基准光伏板出力曲线、平均无遮挡系数序列以及分布式光伏的出力系数。
进一步的:不同时期无遮天的光伏电站出力曲线和基准光伏板出力曲线由基准时间内不同时刻i的光伏电站出力和光伏板出力样本点取均值获取,其中i时刻的光伏电站出力样本点集合为Zi,i时刻的基准光伏板出力样本点集合为Fi,则:
式(1)中为无遮天时刻i的光伏电站出力基准值,式(2)中为无遮天时刻i的光伏电站出力基准值,式(1)、式(2)中fi为i时刻的光伏出力的门槛偏差比例。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准时间是指:该时间间隔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范围小于或等于10度。
进一步的:所述平均无遮挡系数序列为:将一天划分为若干时间区间,计算该时间区间的平均光伏出力与的比值为时刻i 的光伏出力平均无遮挡系数,某历史时期[TBegin,TEnd]的平均无遮挡系数序列K为:
式(4)中n为i时刻光伏出力的采样点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60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