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缠绕电杆用的芯模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6221.1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0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江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54;B29C33/76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2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模 芯管 中间节段 小头端 电杆 左端 碳纤维缠绕 刚性增强 机构连接 轴头机构 大头端 首尾 小头 芯管固定 种碳纤维 挠度 缠绕 | ||
一种碳纤维缠绕电杆用的芯模结构,包括芯模大、小头端、大头端轴头机构、小头端轴头机构和中间节段机构,特点:在中间节段机构与芯模大头端的右端之间设芯模刚性左增强机构,中间节段机构与芯模小头端的左端之间设芯模刚性右增强机构,在中间节段机构包括芯管和芯管刚性增强机构,芯管的数量有彼此首尾固定连接的一组,与芯模大头端相邻的一个芯管的左端与芯模大头端的右端连接且还与芯模刚性左增强机构连接,与芯模小头端相邻的一个芯管的右端与芯模小头端的左端连接且还与芯模刚性右增强机构连接,芯管刚性增强机构分布在各两相邻的芯管彼此首尾固定连接的部位且与芯管固定。提高芯模的刚性,避免产生挠度,保障碳纤维缠绕电杆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杆加工用的芯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缠绕电杆用的芯模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碳纤维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质量轻、承受的拉力大等长处,因而通常将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加入诸如树脂、金属、陶瓷等材料中,构成碳纤维复合材料。
前述的碳纤维电杆即为具有上述长处的碳纤维电线杆,相比传统的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电线杆而言,具有抗震、抗松动以及抗断裂性能优异的特点,因而近年来颇受电力部门的关注。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仅可见诸用于制作前述传统的电线杆的模具如CN108908687A(一种用于电线杆制造的水泥浇筑模具)和CN108798190A(电线杆、模具),而且还可见诸关于碳纤维缠绕电杆用的模具,典型的如CN202448347U推荐的“复合材料锥形电线杆缠绕芯膜”。
由于碳纤维缠绕电杆的长度即在使用状态下的高度达到数米、十几米乃至更大,因而对电杆的挠度要求较为严苛,而要将碳纤维缠绕电杆的挠度控制在设计范围例如高度为14米的碳纤维缠绕电杆的挠度应小于3mm,那么需对芯模结构进行控制,这是因为碳纤维缠绕电杆的挠度与芯模挠度之间有着亦步亦趋的关系。因此设计有助于控制挠度的碳纤维缠绕电杆用芯模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增进刚性而得以避免产生挠度的碳纤维缠绕电杆用的芯模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碳纤维缠绕电杆用的芯模结构,包括一芯模大头端、一芯模小头端、一大头端轴头机构、一小头端轴头机构和一中间节段机构,大头端轴头机构与芯模大头端的左端固定,小头端轴头机构与芯模小头端的右端固定,中间节段机构固定连接在芯模大头端的右端与芯模小头端的左端之间,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节段机构与所述芯模大头端的右端之间设置有芯模刚性左增强机构,在中间节段机构与所述芯模小头端的左端之间设置有芯模刚性右增强机构,所述中间节段机构包括具有芯管腔的芯管和芯管刚性增强机构,芯管的数量有彼此首尾固定连接的一组,其中,与所述芯模大头端相邻的一个芯管的左端与芯模大头端的右端固定连接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芯模刚性左增强机构固定连接,而与所述芯模小头端相邻的一个芯管的右端与芯模小头端的左端固定连接并且还同时与所述芯模刚性右增强机构固定连接,芯管刚性增强机构分布在各两相邻的所述芯管彼此首尾固定连接的部位并且与芯管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江,未经刘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6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