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控形状记忆合金丝静动态驱动特性综合测试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32802.8 | 申请日: | 2019-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2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 发明(设计)人: | 裴永臣;关景晗;谢海量;夏峥嵘;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M9/00;G01N3/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董学文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形状 记忆 合金丝 动态 驱动 特性 综合 测试仪 | ||
1.一种电控形状记忆合金丝静动态驱动特性综合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系统、夹持系统、测量系统;
所述的支承系统包括底板(101)、龙门立板(102)、功放电源(105)、龙门横梁(108)、显示器(1010)、电器件挂板系统(1011),龙门立板(102)有延长孔通过M10螺栓(103)固定在底板(101)上,龙门横梁(108)两侧用M10螺栓(103)固定在龙门立板(102)上,龙门横梁(108)中间设有延长孔和通孔用于与夹持系统连接,中部靠右设有螺纹孔用于与静态位移传感器固定板(1102)连接,龙门横梁(108)中部设有螺纹孔用于固定角码(401),再通过角码(401)固定显示器(1010),其中一个功放电源(105)通过螺钉与电器件挂板系统(1011)底部连接,另外两个功放电源(105)通过M4螺栓(104)固定在电器件挂板系统(1011)两侧的底板(101)上;
所述的电器件挂板系统(1011)包括导轨(106)、电器件挂板(107)、电动推杆驱动器(101101)、温度传感器驱动器(101102)、信号转换器(101103)、信号变送器(101104)、电压隔离器(101105)、电流隔离器(101106)、终端堵头(101107)、信号放大器(101108)、功率放大器(101109),电器件挂板(107)底部上有通孔,与底板(101)通过M4螺栓(104)连接,电器件挂板(107)下方通过M4螺栓(104)和M4螺母(109)固定有C45导轨(106),电动推杆驱动器(101101)、温度传感器驱动器(101102)、信号转换器(101103)、信号变送器(101104)、电压隔离器(101105)、电流隔离器(101106)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在C45导轨(106)上,两端用终端堵头(101107)固定,电器件挂板(107)上方通过M4螺栓(104)和M4螺母(109)固定有信号放大器(101108)和功率放大器(101109);
所述的夹持系统包括电动推杆(201)、激光挡板A(202)、M5螺母(203)、力传感器(204)、夹线器(205)、温度传感器(206)、SMA丝(207),电动推杆(201)上设有螺纹孔,与龙门横梁(108)通过螺钉连接,电动推杆(201)的推杆部分穿过龙门横梁(108)上的通孔,并与力传感器(204)一侧的外螺纹连接,激光挡板A(202)设有通孔,通过力传感器(204)外螺纹处的M5螺母(203)固定在电动推杆(201)的推杆部分与力传感器(204)之间,夹线器(205)一共有两个,每个的上面均有两个螺纹盲孔,SMA丝(207)两侧通过螺钉固定在夹线器(205)上,其中一个夹线器(205)通过上面的内螺纹孔与力传感器(204)另一侧的外螺纹连接,另一个夹线器(205)上的内螺纹孔用于与不同测量系统中的部分模块连接,夹线器(205)设有半圆形凹槽用于固定温度传感器(206),固定方式为胶水粘接;
所述的测量系统包括底部电磁激励模块、动态测风模块一、轴向风冷模块、动态位移测量模块、径向风冷模块、底部弹簧加载模块、动态测风模块二、静态测风模块、静态位移测量模块、静态径向风冷模块;
所述的底部电磁激励模块包括电磁铁固定架(301)、电磁铁(302)、配重块(303)、激光挡板B(304)、双头螺栓(305),电磁铁(302)固定在电磁铁固定架(301)上,电磁铁固定架(301)在使用时固定在底板(101)上,配重块(303)上放有激光挡板B(304),双头螺栓(305)一端穿过激光挡板B(304)上的圆孔与配重块(303)连接,另一端在使用时与夹线器(205)连接,电磁铁固定架(301)和配重块(303)在同一轴线上;
所述的动态测风模块一包括风速仪支架B(402)、风速仪支架A(403)、骑马卡(404)、风速仪(405),风速仪(405)测头通过骑马卡(404)与风速仪支架A(403)连接,风速仪支架A(403)通过角码(401)与风速仪支架B(402)呈90度连接,风速仪支架B(402)与角码(401)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在使用时角码(401)与底板(101)通过螺钉连接;
所述的轴向风冷模块包括大风机支架(501)、大风机(502)、软管转接板(503)、软管(504)、硅胶弯头(505)、通风管(506)、通风管固定板A(507)、通风管固定板B(508),通风管(506)上下与硅胶弯头(505)连接,通风管(506)通过骑马卡(404)固定在通风管固定板A(507)上,通风管固定板A(507)与通风管固定板B(508)呈90度并用螺栓螺母连接,在使用时通风管固定板B(508)与底板(101)通过角码(401)连接,大风机(502)出风口被软管转接板(503)密封,然后通过软管(504)连接到通风管(506)下方,大风机(502)通过螺栓螺钉固定在大风机支架(501)上,大风机支架(501)上设有通孔用于与角码(401)连接,在使用时角码(401)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101)上;
所述的动态位移测量模块包括位移传感器(1101)和动态位移传感器固定板(601),位移传感器(1101)通过螺栓螺钉固定在动态位移传感器固定板(601)上,在使用时动态位移传感器固定板(601)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101)上;
所述的径向风冷模块包括小风机支架(701)、小风机(702)、风口调整通道(703)、托板(704),小风机(702)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小风机支架(701)上部,在使用时小风机支架(701)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101)上,小风机(702)出风口连接一个风口调整通道(703),调整后风口对准SMA丝(207),风口调整通道(703)底部上设有延长孔,便于与其他固定件连接使用,在风口调整通道(703)底部连接有托板(704),托板(704)成对使用,托板(704)较长段相互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最后呈“Z”形,在使用时另一个托板(704)较短端通过螺钉与底板(101)连接;
所述的底部弹簧加载模块包括配重块(303)、激光挡板B(304)、双头螺栓(305)、活节螺丝(801)、弹簧(802),弹簧(802)两端套上活节螺丝(801),一端的活节螺丝(801)在使用时通过螺纹孔固定在底板(101)上,另一端活节螺丝(80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配重块(303)上,配重块(303)另一端上方放置有激光挡板B(304)通过圆孔保证同心,最后通过双头螺栓(305)将配重块(303)与夹持系统下方的夹线器(205)连接固定;
所述的动态测风模块二通过将动态测风模块一中的风速仪支架B(402)更换成风速仪支架C(901)得到;
所述的静态测风模块通过将动态测风模块一中的风速仪支架B(402)更换成风速仪支架D(1001)得到;
所述的静态位移测量模块包括位移传感器(1101)和静态位移传感器固定板(1102),位移传感器(1101)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静态位移传感器固定板(1102)上,在使用时静态位移传感器固定板(1102)通过螺钉固定在龙门横梁(108)右侧螺纹孔处;
所述的静态径向风冷模块通过将静态测风模块的一对托板(704)更换成加长双头螺栓(1201),通过加长双头螺栓(1201)将底板(101)与风口调整通道(703)底部固定得到;
所述的底部电磁激励模块、动态测风模块一、轴向风冷模块、动态位移测量模块通过螺栓连接在底板(101)上,构成测量系统模式一;
所述的底部电磁激励模块、动态测风模块一、动态位移测量模块、径向风冷模块通过螺栓连接在底板(101)上,构成测量系统模式二;
所述的轴向风冷模块、动态位移测量模块、底部弹簧加载模块、动态测风模块二通过螺栓连接在底板(101)上,构成测量系统模式三;
所述的底部弹簧加载模块、动态测风模块二、动态位移测量模块、径向风冷模块通过螺栓连接在底板(101)上,构成测量系统模式四;
所述的轴向风冷模块和静态测风模块通过螺栓连接在底板(101)上,静态位移测量模块通过螺钉固定在龙门横梁(108)右侧螺纹孔处,构成测量系统模式五;
所述的静态径向风冷模块和静态测风模块通过螺栓连接在底板(101)上,静态位移测量模块通过螺钉固定在龙门横梁(108)右侧螺纹孔处,夹持系统下方的夹线器(205)和底板(101)之间通过双头螺栓(305)连接,构成测量系统模式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280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