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冷电联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9901.0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1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鹿鹏;杨培杰;黄护林;方露露;王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G1/044 | 分类号: | F02G1/044;F02G1/053;F02G1/055;F25B9/14;F25B40/06;H02K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王路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斯特林制冷机 直线发电机 原动机 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 动力活塞 冷电联产 热源吸收热量 能量利用率 动力装置 动能转化 发电装置 机械传递 绿色环保 热能转化 外界高温 吸收热量 制冷效果 制冷装置 耦合 集成化 无泄漏 压缩腔 中低温 热源 动能 气密 制冷 噪声 震动 发电 环节 | ||
1.一种基于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冷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斯特林原动机、斯特林制冷机、直线发电机;斯特林原动机与斯特林制冷机通过共用的压缩腔耦合在一起,并与直线发电机相连接进行发电;所述斯特林原动机包含第一膨胀腔(4)、第一加热器(3)、第一回热器(2)、第一冷却器(1)、第一配气活塞(7)、第一支撑弹簧(8)、第一支撑底座(9)、第一压缩腔(11)、动力活塞(23);所述第一膨胀腔(4)位于装置左侧,其外部为高温环境(5);所述第一加热器(3)、第一回热器(2)、第一冷却器(1)均为环形结构,并沿横向依次布置;第一膨胀腔(4)、第一加热器(3)、第一回热器(2)、第一冷却器(1)、第一压缩腔(11)之间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配气活塞(7)的右侧与第一支撑弹簧(8)相连接;第一支撑弹簧(8)的右侧与第一支撑底座(9)相连接,并且都位于第一压缩腔(11)内部;所述第一支撑底座(9)开有第一连通孔(10),以保证被底座隔开的压缩腔(11)内部相互连通;第一支撑弹簧(8)用来提供第一配气活塞(7)往复运动所需的回复力;
所述斯特林制冷机包含第二膨胀腔(19)、第二加热器(20)、第二回热器(21)、第二冷却器(22)、第二配气活塞(16)、第二支撑弹簧(15)、第二支撑底座(14)、第二压缩腔(12)、动力活塞(23);第二膨胀腔(19)外部为低温环境,所述第二膨胀腔(19)位于装置右侧;所述第二加热器(20)、第二回热器(21)、第二冷却器(22)均为环形结构,并沿横向依次布置;第二膨胀腔(19)、第二加热器(20)、第二回热器(21)、第二冷却器(22)、第二压缩腔(12)之间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配气活塞(16)的左侧与第二支撑弹簧(15)相连接;第二支撑弹簧(15)的左侧与第二支撑底座(14)相连接,且都位于第二压缩腔(12)内部;第二支撑底座(14)上开有连通孔(13),以保证被底座隔开的压缩腔(12)内部相互连通,第二支撑弹簧(15)用来提供第二配气活塞(16)往复运动所需的回复力;
所述直线发电机包含动子磁轭(24),动子磁极(25),电机主轴(26),第三平面支撑弹簧(27),电机定子(28);所述电机主轴(26)上端与动力活塞(23)相连接,下端与平面支撑弹簧(27)相连;所述动子磁轭(24)覆盖在电机主轴(26)上,环状动子磁极(25)按照一定的间隔安装在动子磁轭(24)的外周,动子磁轭(24)和动子磁极(25)随动力活塞(23)往复运动形成振荡磁场;所述电机定子(28)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把动能转化为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冷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3)和第二加热器(20)多为管式,采用高温合金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冷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热器(2)和第二回热器(21),采用多孔介质作为回热器基体的填充材料,所述多孔介质为金属纤维、金属丝网、金属粉末等烧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冷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器(1)和第二冷却器(22)为薄壁管式冷却器,采用不锈钢材质,以水为冷却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冷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气活塞(7)和第二配气活塞(16)采用薄壁中空圆筒状结构,材质为不锈钢或铝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冷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配气活塞(7)配气活塞内部设置第一隔板(6),第二配气活塞(16)内部设置第二隔板(17),以降低配气活塞内腔左右两端的热辐射损失;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17)上开设小孔,使整个配气活塞内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冷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气活塞(7)、第二配气活塞(16)和动力活塞(23)与其所在的气缸壁之间采用活塞环的密封方式,活塞环的材质采用填充聚四氟乙烯的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99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