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值守无人机自动防护系统及其运行方案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5165.1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3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诺艾迪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11/02 | 分类号: | F41H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中心 自动防护系统 防护系统 访问模块 监测模块 无人值守 防护 监测 模块发送指令 敌我识别 多个目标 工作能力 通讯模块 多目标 时间域 待机 访客 全向 空域 询问 访问 | ||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防护系统,它涉及一种无人值守无人机自动防护系统及其运行方案,本系统包括控制中心、通讯模块、监测模块、访问模块以及反制模块,监测模块监测到无人机后,将无人机进入区域内信号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收到无人机进入的信号后通过访问模块询问无人机判断无人机是否为我方无人机或者访客无人机,控制中心向反制模块发送指令对敌方无人机进行干扰和反制。本发明涉及的无人机防护系统具有全向监测、访问和反制无人机能力,可实现360°空域的无缝防护;具有多目标能力,可同时实现对多个目标的监测和反制;具有敌我识别能力,能保障我方无人机在防护区内正常工作;具有全天候的待机工作能力,可实现时间域上的无缝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防护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无人值守无人机自动防护系统及其运行方案。
背景技术
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在国内市场正以爆炸式的速度发展。但在撬动行业发展的同时,其危害也日趋显著。一是缺乏监管的黑飞行员数以万计;二是爆发式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监管盲区。民用无人机与航模之间界限相对模糊、监管较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有关无人机危害的报道层出不穷。
当前安防系统的主要工作以视频监控为主,业内比较有名的有海康威视、大华等大型企业。无人机防护一般以手持式为主,通过人眼对无人机进行识别,发现目标后举起设备瞄准后进行反制,缺点是人眼看的范围毕竟有限,天气不好或者有遮挡的情况下无法工作。
当前也有通过雷达对目标进行捕获,确定目标的方位之后通过反制设备进行反制,但雷达无法识别是否为合作方的无人机,并且雷达的成本太高,不宜大范围推广。
传统的无人机防护系统也有采用频谱反制的,但最普遍的就是无人机干扰枪或者固定站方式,其采用的是单纯的反制措施。对于无人机干扰枪,当发现目标后,操作者将设备的波束指向无人机,从而对其进行反制,无人机表现为掉落、悬停、返航。而对于固定站,则在某区域需要防护的时候,将干扰设备一直开启,对周围频谱整个处于压制状态,使得无人机根本无法飞入,然而这会破坏防护区域内的频谱,使得区域内的WIFI等一系列用频设备无法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值守无人机自动防护系统及其运行方案,用以解决特殊区域的安全防护问题,阻止无人机有意进入实施破坏行动,也可阻止无人机的无意闯入;系统具有合作方无人机的识别能力,保护己方无人机不受反制而能在区域内正常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值守无人机自动防护系统:在无人机禁飞区域内设置监测模块、访问模块和反制模块;监测模块监测到无人机后,将无人机进入区域内信号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收到无人机进入的信号后通过访问模块询问无人机,通过回馈的应答来信号来判断无人机是否为我方无人机或者访客无人机后,控制中心向反制模块发送指令对敌方无人机进行干扰和反制。
一种用于无人值守无人机自动防护系统的运行方案:
步骤a:在禁飞区域内,根据监测模块对区域内实施频谱采集和分析来判断是否有无人机进入,并将无人机进入这一信息上报给控制中心;分析方法可为频谱信号检测方式,也可为与控制中心收录的无人机信号样式库对比方式;
步骤b:控制中心通过监测模块的上报信息确定无人机进入区域后,给访问模块下达询问指令,访问模块发射无线询问信号至无人机;
步骤c:若无人机未回馈应答信号或者无人机的应答信号为错误的,则控制中心判断该无人机为敌方无人机;
若无人机做出正确的应答信号,则控制中心判断该无人机为我方无人机或者访客无人机;
步骤d:当控制中心判断为敌方无人机进入区域内时,反制模式开启对无人机进行反制、并且发出警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诺艾迪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诺艾迪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51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夜视集成头盔装置
- 下一篇:一种曵光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