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208437.7 申请日: 2019-03-19
公开(公告)号: CN109964802A 公开(公告)日: 2019-07-05
发明(设计)人: 潘纲;王开琦;王蕾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主分类号: A01G31/02 分类号: A01G31/02;C02F3/3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5***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沉水植物 种植装置 水苔 水体 沉积物 水体生态修复 污染物释放 处理设备 二次污染 沸石颗粒 结构稳定 三角锥形 生长介质 生存环境 生长 覆盖层 膨润土 吸水 土质 种植 成型 坍塌 压制 发育 回收 阻碍 覆盖
【说明书】:

本发明所属水体生态修复领域,公开了一种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使用膨润土及沸石颗粒压制出成型土模,利用干水苔将沉水植物与土模组合并作为沉水植物初期的生长介质,整体投入目标水体进行种植。本发明所采用的三角锥形土模结构稳定,易于沉底,降低沉水植物种植时被水流冲走的风险,沉底后干水苔吸水作为沉水植物初期生长的良好介质,沉底后数天内土模即坍塌形成土质覆盖层,覆盖沉水植物根部,无需处理设备回收问题,同时阻碍沉积物中的污染物释放进入水体。本发明所使用的材料均简单易得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营造良好生存环境供沉水植物发育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水植物种植的装置及其相应方法。

背景技术

恢复沉水植物是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沉水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鱼类提供觅食产卵育肥栖息场所、为浮游动物提供避难所,还能借助水下光合作用向水体放氧,为其他水体有益生物提供生态位并改善其生境,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此外,沉水植物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固定底泥并抑制底泥内源污染物释放,同时通过生态位争夺抑制蓝藻等有害生物生长,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水质和改善水体生态具有重要的价值。

现有的沉水植物种植方式中,一是利用人工种植,在浅水范围内,作业人员在水体中直接用手进行扦插;稍深水位的情况下,作业人员一般利用一头带叉的竹竿或木杆作为工具,作业时,作业人员乘船用叉叉住植株的茎部,叉入水中。此种方法极大消耗人力成本且费时费力。二是抛掷法,直接将沉水植物种子或幼苗抛入水中或者包裹于琼脂、无纺布内抛掷,前者不易沉底固着,且易被水流冲散,种植效率低下。后者以期通过附着物携带沉水植物沉底,如专利申请号:201710748656.5公开的一种快速培育移栽沉水植物的方法,利用琼脂固定、无纺布包裹沉水植物投入水体进行种植,无纺布随着沉水植物的生长过程逐渐降解消失,琼脂最终扩散到水体中。该方法利于沉水植物沉底且为沉水植物初期的生长提供一定营养,但是,其所选择的材料中,琼脂的溶解需40℃以上才会发生,在水下环境中基本难以实现,无纺布的降解则需数月以上,同时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对改善水体生态造成了不利的环境。三是搭建一些种植装置,如专利申请号:201720529945.1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深度沉水植物浮岛,该方法通过制作一种可调节深度沉水植物浮岛,将种植箱置于其中,在牵拉机构的作用下,使得种植箱的位置能够根据水体的涨落自动调整,能够避免种植箱出现漂走的现象。又如专利申请号:201420563098.7公开了一种沉水植物种植装置,该方法在河道上设置定位柱,定位结构内构筑石笼,在石笼上种植沉水植物进行固定。但是这些方法均存在着设备的回收问题,在沉睡植物恢复后都要人工回收整个种植装置,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水体环境带入新的污染。此外,目前的沉水植物恢复工程中,较少的关注种植后的阶段。在这一时间内,由于风浪以及水环境内生物的扰动,底泥沉积物存在着上扬扩散至水中的风险,其带来的污染物会对沉水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使用膨润土及沸石颗粒压制成型土模,搭载沉水植物并整体投入目标水体进行种植。

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将膨润土和沸石颗粒与自来水混合,利用膨润土良好的塑性,充分混匀搅拌,获得土模制作原料。

2.将原料分别填入已制作好的土模底板模具与支柱模具中,底板设计为三个角倒角的三角形,中央设置凹槽,靠近每个角处各开一个孔,每个支柱靠近一端处开设卡槽,压制成型后取出,干燥备用。

3.利用底板的孔与支柱的卡槽,拼装组成完整三角锥体土模。用干水苔将沉水植物根部包裹放置于地板中央凹槽处,并系于土模的一根支柱上。

4.将整个做好的种植装置投入目标水体进行种植。

作为优选,膨润土使用钠基膨润土,沸石颗粒使用20~40目大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84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