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温氨分解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所制备的超高温氨分解催化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6431.6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2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常秋连;陈松清;张素利;唐震;李培霖;王永林;郑秀珍;颜丙峰;邱全山;杨华;陈来夫;朱乐群;谷小会;吴宏杰;李伟林;任瑞峰;吴艳;郑德;王琦;沈江红;沈立嵩;赵渊;赵鹏;胡发亭;黄鹏;王光耀;钟金龙;毛学锋;马博文;石智杰;李军芳;朱晓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马钢化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无锡市强亚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89 | 分类号: | B01J23/89;B01D53/86;B01D5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刘铁生;王伟锋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温 分解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超高温氨分解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重构材料制备:
将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的粉体进行第一焙烧;
将第一焙烧的产物和氯化钠配制成第一混合液,在一定温度下通入惰性气体,搅拌,静置,冷却,洗涤,抽滤,真空干燥,得重构材料;
(2)催化剂载体颗粒制备:
将重构材料和碱性金属氧化物混合均匀进行第二焙烧;所述的碱性金属氧化物选用其结晶型的微粉或者电熔的微粉;
待第二焙烧的产物冷却,将其与储氧组分混合均匀,压制成15~20mm高、10~20mm直径的圆柱状颗粒进行第三焙烧,制得圆柱状催化剂载体颗粒;所述的储氧组分选自过渡金属氧化物和/或稀土金属氧化物;所述的过渡金属氧化物选自氧化钼、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钴或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稀土金属氧化物选自氧化铈、氧化镧或氧化镨中的至少一种;
(3)催化剂活性组分附着:
将圆柱状催化剂载体颗粒于含硝酸镍和助溶剂的第二混合液内多次浸渍,至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至设计的量后,进行第四焙烧,得超高温氨分解催化剂;所述的助溶剂选自氧化钪、氧化钇或镧系元素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氨分解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高温氨分解催化剂由质量份数如下的原料制成:
重构材料 50~90份;
碱性金属氧化物 5~10份;
储氧组分 3~10份;
硝酸镍 5~16份;
助溶剂 0~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高温氨分解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选自镁铝二元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锌镁铝三元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或铜镁铝三元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氨分解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焙烧的焙烧温度为800~1300℃;或,
所述的第二焙烧的焙烧温度为1400~1500℃;或,
所述的第三焙烧的焙烧温度为900~1700℃;或,
所述的第四焙烧的焙烧温度为6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氨分解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混合液中金属离子与Cl-的摩尔比为1:2~3:5。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超高温氨分解催化剂。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高温氨分解催化剂在超大型煤气净化装置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马钢化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无锡市强亚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马钢化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无锡市强亚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643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