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氧化锌或银氧化铜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和实施该制备方法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6851.0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2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勇;刘志宏;李启厚;洪明浩;江道言;朱银;马欢;黄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 |
代理公司: | 长沙启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66 | 代理人: | 张海应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锌 氧化铜 复合 制备 方法 实施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氧化铜或银氧化锌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和实施该制备方法的系统,制备方法包括:按比例分别称取银原料和铜原料或银原料和锌原料,溶解,配制成前驱体溶液,所述配制前驱体溶液还包括加入C1‑C4醇类并搅拌均匀,加入量为前驱体溶液的8‑12V%;对前驱体溶液进行雾化处理得到0.01‑100μm的前驱体雾滴,并在400‑1150℃下热分解即得。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在配制前驱体溶液时加入适量C1‑C4醇类,能有效控制银氧化铜或银氧化锌复合粉的球形度,通过加入适量氨水,能制备得到中空结构的银氧化铜复合粉或银氧化锌复合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粉体材料制备技术领域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银氧化锌或银氧化铜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和实施该制备方法的系统。
背景技术
银氧化铜复合粉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复合材料,且CuO含量不同其应用领域也不同,当氧化铜含量为8~12wt%时主要作为电接触材料;氧化铜含量为20wt%的银氧化铜复合粉能有效改善导电浆料中银粉的烧结特性;此外,银氧化铜复合粉还可以作为催化剂材料。目前,银氧化铜复合粉凭借着其在低压开关、继电器和控制器等方面较为稳定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现有技术中,制备银氧化铜电触头材料的主要方法有合金内氧化法和粉末冶金法等,其中,合金内氧化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工艺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费用低且触头性能优良,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但该方法制备的成品材料表面和内部结构不均匀,中间有贫氧化物层,从而导致触头尺寸不够精确;粉末冶金法是银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之一,粉末冶金法能够获得组织相对均匀且性能稳定的电接触材料,但制备的成品材料具有密度较低、加工性能较差、电阻率较高、氧化物颗粒与基体的界面润湿性差、界面结合强度弱等缺点。
目前,全世界银及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年需求量约为2900-3000吨,且仅我国的年需求量就高达900-1000吨。素有“万能电接触材料”之称的银氧化镉由于其环境污染问题被逐步禁止使用;银氧化锌凭借其优异的耐电弧侵蚀性、耐磨损性和抗熔焊性成为新一代的环保电接触材料。
现有技术中,制备银氧化锌电接触材料的主要方法有合金内氧化法、共沉淀法和粉末冶金法等,其中,合金内氧化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制备电接触材料的工艺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费用低且触头性能优良,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但该方法制备的成品材料表面和内部结构不均匀,中间有贫氧化物层,从而导致触头尺寸不够精确;粉末冶金法是银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之一,粉末冶金法能够获得组织相对均匀且性能稳定的电接触材料,但制备的成品材料具有密度较低、加工性能较差、电阻率较高、氧化物颗粒与基体的界面润湿性差、界面结合强度弱等缺点;共沉淀法制备的银基触头材料其第二相弥散均匀分布,电性能良好,但粉末制造成本高,且由于涉及湿法化学反应过程,各批粉末质量的稳定性较难控制。
综上所述,研究开发一种工艺过程简单可控、能连续稳定生产且制备得到的银氧化铜复合粉或银氧化锌复合粉产品质量高、粒度小且分布均匀的银氧化铜复合粉或银氧化锌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在电接触材料的制备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氧化铜复合粉或银氧化锌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银氧化铜复合粉或银氧化锌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包括:
S1、按比例分别称取银原料和锌原料或银原料和铜原料,溶解,配制成前驱体溶液;
S2、对前驱体溶液进行雾化处理得到0.01-100μm的前驱体雾滴,并在400-1150℃下热分解,即得银氧化锌或银氧化铜复合粉。
雾滴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68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