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眼压测量装置及眼压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3914.7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4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吴艾久;杨思静;何兵兵;石海春;孔德润;付忠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纳医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16 | 分类号: | A61B3/1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泽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4 | 代理人: | 方荣肖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信号 探头 压强 传导介质 感应器 收容腔 眼压测量装置 弹性感知 检测 眼压 眼压测量 传导 感知 凹槽密封 操作过程 测量眼压 感应端 流体状 转换 外部 收容 测量 输出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眼压测量装置及眼压测量方法。眼压测量装置包括检测探头和检测仪器。检测探头包括探头前端、弹性感知膜、传导介质以及感应器。探头前端的端面上开设凹槽;弹性感知膜固定在探头前端的端面上,并将凹槽密封成一个收容腔;传导介质呈流体状并收容在收容腔内;感应器的感应端插入于收容腔中并由此输出感应信号;感应信号表征感应器在收容腔内相应位置的压强;检测仪器用于将感应信号转换为相应的压强。本发明中对眼压的测量是通过弹性感知膜及传导介质间接传导实现的。传导介质将感知的外部压强传导至感应器中,并将感知的外部压强转换成感应信号。检测仪器接收并分析感应信号。本发明中的眼压装置能够简化测量眼压操作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临床应用的眼压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眼压测量装置及眼压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眼压仪是现代医学临床常用的一种诊察仪器,现有多种不同结构的产品应用,按照目前公认的原理和方法区别,大致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压平法测量,采用一个圆柱状刚体平整规范的端面为探测面,在外力(或者自然重力)作用下,将探测面垂直指向并压迫眼角膜中心部位曲面,使该曲面受压呈平伏状态,然后计算压平时施加的外力强度与受压面积之比,求得受压部位的压强值,这个数值经校正处理后即为被测的眼压值。
第二类是气流喷射法测量,这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方法;通过专门的装置在眼球近距离(5―10mm)向角膜中心部位喷射空气射流,其射流压力能够受控线性递增;再安排一组针对角膜中心部位的光束照射及反光检测器件,采集角膜曲面趋向平伏状态时的变形面积(变形区域的圆直径);记录喷射后的变形面积和实时射流压力,用以计算角膜被测区域的内应力大小,即被测眼压值。
上述两种方法及其装置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种操作复杂且患者体验效果不好;第二种测量精度不高,通常不作为定量检测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压测量装置及眼压测量方法,其用以解决现有眼压仪在测量眼压时,出现测量精度不高以及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压测量装置,所述眼压测量装置包括:
检测探头,其包括:
探头前端,其端面上开设有一个凹槽;
弹性感知膜,其固定在探头前端的端面上,并将凹槽密封成一个收容腔;
传导介质,其呈流体状,且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并充满整个所述收容腔;以及
感应器,其感应端插入于所述收容腔中并由此输出感应信号,所述感应信号表征感应器在所述收容腔内相应位置的压强;以及
检测仪器,其用于将所述感应信号转换为相应的压强,并将相应的压强以时域曲线图的方式显示;所述时域曲线图动态显示测量过程中相应压强的数值变化波形和实时测量的相应压强数值;
其中,所述眼压测量装置在测量时,弹性感知膜与被测患者的眼角膜中心部位平行碰触并逐渐施压,直至弹性感知膜与眼角膜贴合;按压所述检测探头,使被测患者的眼角膜曲面受到外力压迫而被嵌入弹性感知膜,以使弹性感知膜发生形变而向凹槽内凹陷,感应器输出的感应信号随之改变;当被测患者的眼角膜曲面和弹性感知膜之间的碰触界面两侧实现或趋向静力平衡时,停止按压所述检测探头,所述感应器此时输出的感应信号,其对应的压强即为被测患者所需测量的眼角膜内侧压强。
优选的,弹性感知膜与眼角膜的贴合松紧程度通过时域曲线图显示的曲线波形变化状态提示控制操作。
优选的,所述时域曲线图上显示的曲线波形出现波动平缓且趋于水平稳状态时,所述碰触界面两侧实现或趋向静力平衡。
优选的,所述检测仪器在所述碰触界面两侧实现或趋向静力平衡时,发出报警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纳医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纳医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39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