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框架结构采用隔震托换的韧性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6439.0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0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董有;杨涛;梁俊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震支座 隔震 框架结构 建筑结构 橡胶隔震支座 布置形式 托换施工 滑移 建筑技术领域 参数组合 工程进度 工程造价 结构安全 框架底梁 框架工程 施工器材 校验 框架柱 施工 下柱 校核 安置 应用 联合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框架结构采用隔震托换的韧性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韧性建筑技术领域。包括橡胶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支座、外加下柱、外加上柱、框架底梁和原框架柱等。所述既有框架结构采用隔震托换的韧性建筑结构是根据既有框架结构进行隔震支座托换的加固设计,并依据隔震支座托换加固设计的隔震支座布置形式、隔震支座种类、隔震支座尺寸及参数组合校验隔震支座。通过反复校核,不断调整上述参数,最终确定最适合的隔震支座的类型及布置形式,从而达到最优的隔震效果。本发明采用橡胶隔震支座和滑移隔震支座联合作用,克服了各自的缺点,发挥了各自的优点。本发明完成隔震支座的安置托换施工,大大简化及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了托换施工的结构安全,节省了施工器材及托换构件,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为隔震加固在既有框架工程上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框架结构采用隔震托换的韧性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韧性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既有框架结构采用隔震托换的韧性建筑结构是指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支座层,利用隔震层来隔离及耗散地震能量,避免和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输,从而达到上部结构振动减小的一种被动控制技术,并达到韧性建筑的相关要求,具有安全性好,造价低廉,当前在新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既有框架结构采用隔震托换的韧性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简化了隔震支座的植入及托换加固,省去了顶升设备,是一种更直接、更安全、更简便的隔震支座的安装托换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既有框架结构采用隔震托换的韧性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橡胶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支座、外加下柱、外加上柱、框架底梁和原框架柱等。所述既有框架结构采用隔震托换的韧性建筑结构是根据既有框架结构进行隔震支座托换的加固设计,并依据隔震支座托换加固设计的隔震支座布置形式、隔震支座种类、隔震支座尺寸及参数组合校验隔震支座。通过反复校核,不断调整上述参数,最终确定最适合的隔震支座的类型及布置形式,从而达到最优的隔震效果。所述的加固主要是原框架结构基础及原框架柱,在所述原框架柱两边按图纸设计施工隔震支座的外加上柱和外加下柱。所述外加上柱和外加下柱是成对分别布置在原框架柱的两边。所述的原框架柱左右两边的外加上柱和外加下柱之间同一水平位置设置2个隔震支座。所述的2个隔震支座包括一个橡胶隔震支座和一个滑移隔震支座。所述的这两个隔震支座分布在原框架柱的两边布置。所述的外加上柱和外加下柱施工时应与隔震支座安放设置同时进行。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橡胶隔震支座和滑移隔震支座联合作用,克服了各自的缺点,发挥了各自的优点。橡胶隔震支座能提供向心复位力,能自动复位,滑移隔震支座滞回耗能,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融合了前面两种支座的优点,改善了单一支座的缺点,极大的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具有应用前景的基础隔震支座形式。本发明完成隔震支座的安置托换施工,大大简化及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了托换施工的结构安全,节省了施工器材及托换构件,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为隔震加固在既有框架工程上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隔震支座托换的结构加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隔震支座在十字型位置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隔震支座在L型位置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隔震支座在T型位置布置示意图。
图中,1-橡胶隔震支座;2-滑移隔震支座;3-外加下柱;4-外加上柱;5-螺栓套筒;6-框架底梁;7-隔震层上端的封闭板;8-隔震层上端的封闭梁;9-原框架结构基础;10-原框架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64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