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抑制细胞PD-L1表达的多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5978.2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4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康铁邦;武远众;周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00 | 分类号: | C07K14/00;C07K19/00;A61K38/16;A61K47/6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抑制 细胞 pd l1 表达 多肽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抑制细胞PD‑L1表达的多肽及其应用,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 NO.2或SEQ ID NO.3所示;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所述多肽能抑制IFN‑γ诱导的细胞PD‑L1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上调,表明本发明的多肽在制备抑制细胞PD‑L1转录和蛋白表达的药物,以及在制备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的药物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有望替代目前PD‑L1免疫治疗单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抑制细胞PD-L1表达的多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治疗方式,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特异性阻断抗体靶向免疫检查点,如anti-PD-L1,anti-PD1,anti-CTLA4;体外改造或者活化的T细胞,如CAR-T,TCR-T;调节免疫作用的细胞因子,如IL-2;抗肿瘤疫苗等。其中,靶向免疫检查点PD1和PD-L1的单克隆抗体,在多种肿瘤的临床应用中,展示出良好的治疗效。PD-1是表达在免疫细胞表面的共抑制受体分子,PD-L1(CD274、B7H1)和PD-L2(CD273、B7-DC)是它的两个配体。由于PD-L1比PD-L2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更广泛,而且有证据表明,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水平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有直接的作用,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能够重新激活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抑制甚至消除肿瘤,所以,PD-1/PD-L1相互作用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靶点。
鉴于靶向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的免疫治疗疗效显著,截至2018年底,全球范围内还有两千多个针对这个靶点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涵盖了几乎所有常见的肿瘤类型。目前,我国已经批准上市了多个靶向PD-1的单抗药物,针对PD-L1的单抗药物也在积极地开展临床试验中。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的肿瘤免疫治疗展现出了美好的前景,但是这种治疗方法还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制约了其受益人群以及其广泛使用。这些问题包括响应率低、耐药、治疗费用高昂、自身免疫副作用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免疫治疗使用的单抗本身。由于单抗药物识别的抗原表位单一,可能导致不同肿瘤、不同个体对单抗的响应率不同。同时,单抗药物还可能引起免疫排斥,产生抗-抗体,造成耐药。还有,抗体药物生产,保存,运输等环节的特殊性,也导致了其成本较高。而且,目前单抗药物不能特异性富集在肿瘤区域,所以增加了免疫治疗副作用的发生。
多肽类靶向小分子药物以成本低、分子量小、生物相容性好、穿透性强、无免疫原性、并有较快的血液清除速率、且制备简单等特点,在肿瘤靶向给药、癌症诊断等方面彰显出很强的优越性,甚至显示了替代抗体类诊疗试剂的趋势。但是目前,尚未有利用特异性靶向多肽抑制PD-L1表达从而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抑制细胞PD-L1表达,并可能替代目前PD-L1免疫治疗单抗的多肽。所述多肽能抑制IFN-γ诱导的细胞PD-L1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上调,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抑制细胞PD-L1表达的多肽。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靶向多肽的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的:
一种抑制细胞PD-L1表达的多肽,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以下所示:IPGLIWINKEEMIFQIPWKHAA(SEQ ID NO.1)。
本发明所述抑制细胞PD-L1表达的多肽还可以与各种靶向多肽连接,从而使的SEQID NO.1所述多肽具有更好的靶向性,细胞渗透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未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59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