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光纤的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缝间渗流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4534.7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9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绪高;代乔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38 | 分类号: | G01M3/38;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立志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束 混凝土面板 面板堆石坝 渗流监测 计算机 光纤 光纤光栅检测 工程建筑物 计算机通信 安全监测 光纤光栅 湿度变化 湿度发生 依次连接 运行过程 光纤头 检测缝 位置表 有效地 渗流 捕捉 反馈 | ||
本发明涉及安全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的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缝间渗流监测系统,用以解决目前技术难以有效地捕捉到运行过程中的渗流、渗压以及有效准确判断工程建筑物运行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光纤束和计算机,所述光纤束与所述计算机通信;所述光纤束用于设置在面板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缝间,所述光纤束由多个用于检测缝间压力、温度和湿度的光纤光栅依次连接而成;当光纤束上有光纤光栅检测到缝间的压力、温度或湿度发生变化并反馈给计算机时,计算机通过光纤头的编号和编号‑位置表定位出发生压力、温度或者湿度变化的位置。本发明适用于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缝间渗流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监测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光纤的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缝间渗流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水电工程规模巨大,一般都建设在人烟稀少的偏远山区,工程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难度及技术要求更高。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迅速发展及工程规模在不断增大,也对工程和下游人员、财产的安全构成了更大的威胁,从而对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为确保工程的安全,不仅需要工程本身有可行、可靠的方案及其施工,也需要有监视其安全运行的监测手段,获得其运行及其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监测信息,获得并确保工程建筑物的正常安全运行,监视工程安全运行,发挥其应有的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需根据工程监测对象或目标运行的基本要求,按其关运行及相关监测的规程规范,按确保工程建筑物运行安全的原则,从照及工程全面、侧重工程重点、难点、疑点出发,结合同类工程经验(如:)拟定(认为或假设)监测项目及其监测点布设监测仪器。对于面板堆石坝工程,关键及其重点部位之一就是大坝工程的防渗体混凝土面板,面板运行的薄弱及其容易损坏之处是面板周边缝和板间垂直缝,我们作好其监测监视其安全运行的基础和关键,尤其是渗流监测。
目前现有常规监测手段及方法是在混凝土面板与趾板周边缝、面板间垂直缝上,根据现有监测规范和面板堆石坝工程渗流运行特点,按监视其安全运行需要出发,确定在需要监测的部位及其测点布设渗压计进行监测。这种渗流监测及其布设方式和方法是一种不连续、间断的点式监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难以完全有效地捕捉到运行过程中的渗流、渗压(运行过程中会发生或出现新渗漏点等)和有效准确判断工程建筑物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光纤的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缝间渗流监测系统,用以解决目前技术难以有效地捕捉到运行过程中的渗流、渗压以及有效准确判断工程建筑物运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光纤的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缝间渗流监测系统,包括光纤束和计算机,所述光纤束与所述计算机通信;所述光纤束用于设置在面板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缝间,且所述光纤束由多个用于检测缝间压力、温度和湿度的光纤光栅依次连接而成。
具体的来说,根据实际检测位置,混凝土面板缝可以包括:混凝土面板与趾板间形成的周边缝,和/或相邻两个混凝土面板之间形成的垂直缝。即所述光纤束可设置在面板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与趾板间形成的周边缝中,和/或设置在面板堆石坝的相邻两个混凝土面板之间形成的垂直缝中。
进一步的,为了对缝间的渗流、渗压进行准确定位,所述计算机存储有一张编号-位置表,当光纤束上有光纤光栅检测到缝间的压力、温度或湿度发生变化并反馈给所述计算机时,所述计算机通过光纤光栅的编号和所述编号-位置表定位出发生压力、温度或者湿度变化的位置。
进一步的,为了获取缝间的渗漏程度,本发明在整条光纤束上还捆绑有加热电缆,所述加热电缆与所述计算机通信;当所述计算机定位出发生温度或者湿度变化的位置后,所述计算机还将控制所述加热电缆对定位位置进行加热,并记录将定位位置加热至正常的温度或者湿度所消耗的功耗,根据加热所消耗功耗计算出缝间的渗漏程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45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