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反冲洗排污滤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2798.9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1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杨磊;吴滨;黄梅;刘贞贵;车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贡市华瑞过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52 | 分类号: | B01D29/52;B01D29/68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李宇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腔 冲洗装置 第二法兰 滤筒组件 排污装置 出水部 进水部 排污滤水器 自动反冲洗 第一法兰 减速机 滤筒 分隔 连通 顶部设置 进出水口 同步旋转 外壳内腔 主轴上部 主轴下部 出水室 进水室 联轴器 内固定 清污口 输出轴 | ||
一种自动反冲洗排污滤水器,其外壳(12)内固定设有滤筒组件(4),滤筒组件包括多个设有滤筒(10)的过滤腔(11),且滤筒将过滤腔分隔为出水部和进水部;多个过滤腔的顶部设置第一法兰(16),底部设置第二法兰(5),第一法兰上设置与出水部连通的清污口(161),第二法兰上设置与进水部连通的进出水口(51);第二法兰将外壳内腔分隔为进水室(6)和出水室(7);滤筒组件的中部设置主轴(17),主轴上部连接冲洗装置(9),主轴下部连接排污装置(13),且主轴的一端经联轴器与减速机(1)的输出轴相连接,使减速机带动冲洗装置与排污装置同步旋转,且冲洗装置依次与各过滤腔的出水部相连通,排污装置同步与各过滤腔的进水部相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反冲洗排污滤水器。
背景技术
水电站供水系统采用尾水取水时,通常将滤水器布置于供水泵出水口,以实现自清式自动反冲洗清排污,但是这种布置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 江河水中含有的大量泥砂、以及水中漂浮的树枝、树(草)根、树叶和生活污染物等将直接进入供水泵,将导致供水泵不能正常工作甚致损坏。
2. 由于滤水器需要利用压差实现自清式排污,因此采用这种布置方式的电站通常须将排污管接至电站集水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将污物排放至集水井也将会增加集水井排水泵损坏的可能性。
为了保护供水泵,也有部分电站将传统的单筒式滤水器布置在供水泵的进水口,从供水泵的出水口外接压力水源对滤水器滤筒进行反冲洗清污。但是传统的单筒式滤水器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 由于滤筒只能采用单筒式,滤筒尺寸必然较大,旋转滤筒两端加工精度及装配间隙很难保证,也就难以保证较高的过滤精度要求。
2. 由于滤筒旋转,其与反冲洗水腔必然为非接触式,该非接触部分的间隙的截面积相当大,而电站尾水位通常高于滤水器的安装高程,若将污物直接排至尾水,则排污口具有背压,外接反冲洗水源的压力将直接损失,无法克服尾水的背压进行排污,只有将污物排向电站集水井,而由此又将增加集水井排水泵损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水电站供水系统取水端滤水器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自动反冲洗的自动滤水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在供水泵取水端,并能克服尾水背压将污物直接排至下游尾水的自动反冲洗排污滤水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反冲洗排污滤水器,其包括一外壳,该外壳内固定设有滤筒组件,其中,
所述滤筒组件包括多个过滤腔,每个过滤腔内设有滤筒,且每个过滤腔被所述滤筒分隔为出水部和进水部,多个过滤腔的顶部设置第一法兰,多个过滤腔的底部设置第二法兰,第一法兰上设置与所述多个过滤腔的出水部连通的清污口,第二法兰上设置与所述多个过滤腔的进水部连通的进出水口;
所述滤筒组件藉由第二法兰将所述外壳内腔分隔为进水室和出水室,且进水室上设置进水口,出水室上设置出水口;
所述滤筒组件的中部设置一主轴,位于所述滤筒组件上的所述主轴上固定连接冲洗装置,位于所述滤筒组件下的所述主轴上固定连接排污装置,且所述主轴的一端经联轴器与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接,使所述减速机带动所述冲洗装置与所述排污装置同步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藉由同步位置开关,使所述冲洗装置依次与各过滤腔的出水部相连通,所述排污装置与所述冲洗装置连通的过滤腔的进水部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贡市华瑞过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贡市华瑞过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27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