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源化PD-L1单克隆抗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4374.8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6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婷;杨文静;鲍文英;叶洪涛;崔智强;周伟;宋玉;范清林;宋礼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28 | 分类号: | C07K16/28;C12N15/13;A61K39/395;A61K45/06;A61P35/00;A61P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源化 单抗 单克隆抗体 抗体 制备方法和应用 哺乳动物细胞 工程技术领域 氨基酸序列 人源化改造 表达载体 免疫检查 生物医药 受体结合 宿主细胞 特异结合 胞外区 表达量 免疫兔 抑制剂 配体 兔抗 肿瘤 诊断 治疗 预防 恢复 生产 | ||
1.人源化PD-L1单克隆抗体,所述抗体是IgG1形式的抗体或IgG2形式或IgG4形式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为人源化兔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包含轻链LCDR1、LCDR2、LCDR3和重链HCDR1、HCDR2、HCDR3;
所述LCDR1序列是QQSQNVYSX1NRLS(SEQ ID NO:7)或与其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的同源序列;
所述LCDR2序列是WTSX2LAS(SEQ ID NO:8)或与其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的同源序列;
所述LCDR3序列是AGGYSGNX3YX4(SEQ ID NO:9)或与其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的同源序列;
所述HCDR1序列是GX5X6LX7X8Y(SEQ ID NO:10)或与其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的同源序列;
所述HCDR2序列是SYX9X10X11(SEQ ID NO:11)或与其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的同源序列;
所述HCDR3序列是DRPDGX12X13TNL(SEQ ID NO:12)或与其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的同源序列;
其中X1是N或D;X2是T或F;X3是V或L;X4是T或N;X5是I或F;X6是D或S;X7是S或N;X8是S或D;X9是V或Y,X10是S或D;X11是R或T;X12是A或T;X13是A或T。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源化PD-L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PD-L1抗原:构建含有PD-L1-ECD序列(GenBank Accession:AY714881.1)的真核表达的载体pCD-PD-L1-AVI-His,瞬转Expi293细胞后收集上清,Ni-NTA亲和树脂纯化得到PD-L1蛋白;
(2)兔单抗的产生:制备重组人PD-L1抗原蛋白,选取兔2只,经皮下注射免疫,免疫结束后取兔血清,利用ELISA检测免疫后血清阻断PD1/PD-L1的活性,选取阻断活性高的兔,利用SMab平台进行筛选,最终得到13个具有潜在PD-L1抑制活性的克隆,择优选取了3个具有阻断活性的候选克隆,扩增其抗体轻链可变区VL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连接至克隆载体进行DNA测序分析,3个克隆全部获得完整VL和VH的DNA和氨基酸序列;
(3)兔抗人源化改造:选取1个特性较优且具有PD-L1抑制活性的克隆用于下游人源化改造,使用“CDR移植”技术对较优克隆的抗PD-L1兔单抗进行人源化改造,分别将轻链可变区VL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的兔源框架区氨基酸序列替代为人源框架区氨基酸序列,保留了各3个CDR区氨基酸序列,并针对一些可能影响抗体理化性质的氨基酸设计回复突变。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源化PD-L1单克隆抗体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衍生物为所述抗PD-L1人源化兔单抗的片段、抗体/抗体片段-因子融合蛋白或抗体/抗体片段-化学偶联物;所述抗PD-L1人源抗体的片段为Fab、Fab’、F(ab’)2、Fv或scFv。
4.一种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编码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抗PD-1人源化兔单抗的重链和/或轻链的可变区或全长氨基酸。
5.一种载体或载体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核苷酸。
6.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体或载体组,优选地,所述宿主细胞是原核的或真核的,更优选的选自酵母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或适用于制备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其它细胞。
7.一种免疫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偶联物包括:与治疗剂或诊断剂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人源化PD-L1单克隆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437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