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装置、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辅助磁性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7030.4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4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德良晋;原正一;降矢健太郎;荒木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IHI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B60L5/00;H01F38/14;H02J7/00;H01F37/00;H01F3/14;B60L50/50;H01F27/38;B60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晓岑;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装置 接触 供电系统 以及 辅助 磁性 部件 | ||
本发明提供线圈装置、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辅助磁性部件。第一线圈装置与第二线圈装置在对置方向上对置,用于非接触地输电或者受电,具备:第一线圈部、和在与对置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与第一线圈部相邻地设置的第一辅助磁性部件。第一辅助磁性部件构成为随着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线圈部而接近第二线圈装置。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针对申请日为2015年10月29日、申请号为201580054286.4、发明名称为“线圈装置、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辅助磁性部件”的申请提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线圈装置、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辅助磁性部件。本申请主张在2014年11月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226738号的优先权,并通过参照而在本申请中引用其全部内容。
背景技术
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输电线圈装置和受电线圈装置,利用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磁场谐振等,实现非接触的输电。作为非接触供电系统的适用对象,例如有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供电系统。在该情况下,将受电线圈装置搭载于车辆。
另一方面,输电线圈装置设置于停车空间等。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输电线圈装置具备铁芯。专利文献1记载的铁芯具备:卷绕有电线的卷芯部、和在线圈的卷轴方向上离开卷芯部配置的突出部。卷芯部和突出部均由磁性材料构成,它们之间成为不连续部即不存在铁芯的空间。专利文献1记载的突出部是为了减少向卷轴方向的泄漏磁场而设置的。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76953号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突出部垂直于卷轴方向延伸。换言之,突出部向接近受电线圈装置的方向即上方突出。由此,突出部形成朝向铅垂上方的磁路。因此在输电线圈和受电线圈不错位而正对的情况下,朝向铅垂上方的磁通容易与受电线圈交链。
但是,若输电线圈和受电线圈错位,则由于受电线圈的端部不位于输电线圈的端部的正上方,因此输电线圈的端部与受电线圈的端部的距离变长。这样,来自输电线圈的磁通有可能不返回受电线圈,而是返回输电线圈本身。即,来自输电线圈的磁通不是通过输电线圈的铁氧体的正极、受电线圈的铁氧体的负极、受电线圈的铁氧体的正极以及输电线圈的铁氧体的负极这一路径,而是通过从输电线圈的铁氧体的正极到输电线圈的铁氧体的负极这一路径。其结果,在输电线圈本身交链的量增加,来自输电线圈的磁通难以与受电线圈交链。因此输电线圈与受电线圈之间的结合变弱,从而在它们出现错位时,功率效率会降低。这样,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对防止磁通泄漏进行了研究,但没有研究错位时的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对即使在一对线圈装置之间产生了错位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功率效率降低的线圈装置、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辅助磁性部件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一种第一线圈装置,其与第二线圈装置在对置方向上对置,用于非接触地进行输电或者受电,该第一线圈装置具备:第一线圈部;以及第一辅助磁性部件,其在与对置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与第一线圈部相邻地设置,所述第一辅助磁性部件构成为随着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线圈部而接近第二线圈装置。
本公开的其他方式是一种辅助磁性部件,其在用于进行非接触供电的第一线圈装置和第二线圈装置中至少设置于第一线圈装置,所述辅助磁性部件构成为: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线圈装置的线圈部相邻地设置,并且随着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线圈部而接近第二线圈装置,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第一线圈装置与第二线圈装置对置的对置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若干方式,即使在一对线圈装置之间产生了错位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功率效率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示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侧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输电线圈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辅助磁性部件的对置面的形状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IHI,未经株式会社IHI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70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