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锂电池湿法回收生产线浸出过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5620.3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1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区汉成;孟笑;魏长寿;宁志敏;朱诗秀;许泽炎;杨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H01M10/54 |
代理公司: | 赣州智府晟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8 | 代理人: | 邹圣姬 |
地址: | 341007 江西省赣***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锂电池 湿法 回收 生产线 浸出 过滤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电池湿法回收生产线浸出过滤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压滤组、滤饼切割器和粉碎器;本发明设计滤饼切割器和粉碎器对压滤形成的滤饼进行处理,避免污染,以及便于后续的处理;通过在压滤组下方设置粉碎器,将压榨后形成的滤饼直接破碎后再进行后段加工,缩短加工时间,节省人工操作,提高了作业效率;本发明设计滤液收集装置,能够高效的对于滤液进行回收;滤液在输送过程中,根据生产需要调整球阀对流量进行控制;整个收集过程都是自动化进行的,无需人工干预,不会造成滤液蒸发的问题,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环境质量,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锂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废旧锂电池湿法回收生产线浸出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之所以要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主要由两部分驱动:一是环保性,二是经济性。
电池中含多种有害物质,随意废弃将对生态产生巨大影响。
大量的退役电池将对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尤其是动力电池中的重金属、电解质、溶剂及各类有机物辅料,如果不经合理处置而废弃,将对土壤、水等造成巨大危害且修复过程时间长、成本高昂,因此回收需求迫切。
锂电池里面通常含有的物质如下表格,根据2011版美国有害物质列表数据,Ni、Co、磷化物得分超过1000,被认为是高危物质。如果废旧锂离子电池采取普通的垃圾处理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其中的钴、镍、锂、锰等金属以及无机、有机化合物必将对大气、水、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物质如果进入生态,可造成重金属镍、钴污染(包括砷),氟污染,有机物污染,粉尘和酸碱污染。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及其转化产物,如LiPF6、LiAsF6、LiCF3SO3、HF、P2O5等,溶剂及其分解和水解产物,如DME、甲醇、甲酸等,都是有毒有害物质,可造成人身伤害,甚至死亡。
电池材料回收的经济价值,主要则在于材料再生价值和能量价值再挖掘。
这包括了三个方面:1、锂电池在高端用电器上退役以后,依然可以满足部分低端用电器的需求,通常是电动玩具、储能设施等,回收后的梯次利用能够赋予锂电池更多的价值,特别是退役动力锂电池;2、即使电学性能无法满足更深层次的使用,但其中所含有的Li、Co、Cu等相对稀有的金属依然具有再生价值;3、由于部分金属还原耗能与金属再生能量存在巨大差异,如Al、Ni、Fe,导致金属回收具有能耗上的经济价值。
不同类型锂电池含有不同种类金属及其比例,1吨传统消费类的钴酸锂电池中对应约170公斤钴金属,而在铜、铝、锂方面,含量大都相似。因此,总体来看钴酸锂电池的回收价值将大于其余类别,如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
电芯在动力电池成本中占比达到36%,若扣除毛利则电芯占比高达49%;在消费类电池中电芯成本占比更高。而在电芯中,富含镍钴锰等金属元素的正极材料的成本占到了45%。
目前,资源化回收过程包括预处理和后续处理两个阶段。
预处理是将废旧锂电池放入食盐水中放电,除去电池的外包装,去除金属钢壳得到里面的电芯。
电芯由负极、正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负极附着在铜箔表面,正极附着在铝箔表面,隔膜为有机聚合物;电解液附着在正、负极的表面,为LiPF6的有机碳酸酯溶液。
后续处理环节是对拆解后的各类废料中的高价值组分进行回收,开展电池材料再造或修复,技术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干法回收技术、湿法回收技术和生物回收技术。
干法回收技术是指不通过溶液等媒介,直接实现各类电池材料或有价金属的回收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分选法和高温分热解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56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