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用可调节高度管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8049.2 | 申请日: | 201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8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锡沂高新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调节 高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可调节高度管桩,包括第一管体、安装孔、承重板、第一抬升机构、第一抬升手柄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管体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抬升机构,第一抬升机构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盘,且第二转盘远离第一管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抬升手柄,所述第一抬升机构的顶端安装有承重板,且承重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底端安装有底座,且底座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抬升机构。本发明通过在第二抬升机构的底端等间距安装有固定爪,且固定爪与底座相互配合构成底部稳固结构,实现了装置具有底部固定的结构,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防止管桩倒塌,也增强了管桩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可调节高度管桩。
背景技术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开始大量应用于铁道系统,并扩大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质条件适合管桩的使用特点,管桩的需求量猛增,从而迅速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
现有的管桩,在使用的时候灵活性较差,不能够调整高度,使用时较死板,灵活性较差,同时不便于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在使用时由于底部的不稳固,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可调节高度管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管桩,在使用的时候灵活性较差,不能够调整高度,使用时较死板,灵活性较差,同时不便于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在使用时由于底部的不稳固,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可调节高度管桩,包括第一管体、承重板、第一抬升机构、第一抬升手柄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管体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抬升机构,第一抬升机构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盘,且第二转盘远离第一管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抬升手柄,所述第一抬升机构的顶端安装有承重板,且承重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底端安装有底座,且底座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抬升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抬升机构的底端等间距安装有固定爪,且固定爪与底座相互配合构成底部稳固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抬升机构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盘,且第一转盘远离第二抬升机构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抬升手柄。
优选的,第二管体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升缩管体,且升缩管体两侧的顶端等间距安装有卡棍。
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体外侧底端的一圈位置皆设置有安装孔,且安装孔与第二管体相互配合构成安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体内部底端的一圈位置皆设置有与卡棍配合的卡孔,且卡孔与卡棍相互配合构成卡紧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建筑用可调节高度管桩,通过在第二抬升机构的底端等间距安装有固定爪,且固定爪与底座相互配合构成底部稳固结构,实现了装置具有底部固定的结构,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也增强了管桩的安全性,通过在所述第一管体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抬升机构,第一抬升机构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盘,且第二转盘远离第一管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抬升手柄,实现了装置具有高度可调节的结构,增强了装置的灵活性,本发明通过在二管体内部底端的一圈位置皆设置有与卡棍配合的卡孔,且卡孔与卡棍相互配合构成卡紧结构,实现了装置具有二次伸缩的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强装置的高度,不仅做到了灵活性,还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展开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锡沂高新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锡沂高新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80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炉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轻质化闭锁机构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