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沥青抗剥离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7985.3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0115B9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勤;李胜男;辛明昊;张海菊;葛登文;吴迪;郭坤;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盘锦辽河油田大力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H7/00 | 分类号: | C08H7/00;C08L95/00;C08L9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鼎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5 | 代理人: | 刘阳 |
地址: | 12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沥青 剥离 制备 方法 | ||
一种多功能沥青抗剥离剂的制备方法,在氮气保护下,在搅拌的情况下向有机多胺溶液中滴加丙烯酸甲酯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毕后,室温下搅拌反应,得到透明淡黄色液体中间产物;将中间产物,蒸馏除去甲醇后,升温缩聚反应,除去杂质,得到黄色黏稠的液体NH2-HBP;将碱木质素配置成水溶液A;将NH2-HBP产物配置成水溶液B;并加入引发剂进行混合搅拌,在60℃-80℃反应后,沉淀、洗涤、干燥,得到多功能沥青抗剥离剂。优点是:此类多功能沥青抗剥离剂,不但具有优良的抗剥离性能、抗紫外性能、抗氧化性能,并且原料成本低廉,与沥青相溶性好,粘度低,合成工艺条件较温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抗剥离剂,特别是的一种多功能沥青抗剥离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在常温下是一种黑色或黑褐色的固态、半固态或有粘性的液体,有良好的抵抗变形性和防水性。因而,可作为道路,屋面,防水,耐腐蚀等工程材料被广泛使用。通常情况下,为了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沥青常与低廉矿粉一起混合成沥青混凝土使用,矿粉包括酸性矿粉和碱性矿粉两类。酸性矿粉具有质密、光滑,强度高等特性,如石英岩矿粉、花岗岩矿粉,而石灰岩矿粉、大理石矿粉则属于碱性矿粉。沥青混凝土性能除了与各组成成分自身性能有关,还取决于沥青与矿料之间的作用力。沥青本身呈弱酸性,因此,与碱性矿粉混合时表现出的作用力更强,抗剥离更好。然而对于要求具有超高耐磨性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只需要与酸性矿粉高强度石英岩矿粉混合使用。沥青与酸性矿粉混合之间作用力弱,路面沥青混凝土经过长期雨水冲洗、浸泡、车轮碾压等不可抗拒外力,黏结层会被腐蚀、剥离、甚至瓦解散落,最终导致结构失效。因此,提高沥青与酸性矿粉之间的黏附性,即抗剥离性能是关键。
目前,提高沥青与酸性矿粉之间作用力的技术主要有三类:
(1)在沥青混凝土中添加水泥等碱性物质。其优点是原料成本低廉;缺点是加大沥青使用量,增大沥青熔融粘度,同时加大施工难度,使用范围较为普通。
(2)通过有机聚合物对酸性矿粉的表面进行改性,即用有机聚合物对酸性矿粉进行裹覆。此法效果好,但增加工艺过程,致使成本高,不能广泛使用。
(3)在沥青中添加有机类抗剥离剂,据统计加入量一般为沥青量的0.3%-0.5%。其法不增加工艺、用量少且效果好,但成本价格稍高,被广泛使用。
综上所述,方法(3)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选择合适原料和工艺条件来降低生产成本,制备一类性价比高的抗剥离剂是能被更广泛应用的关键。
现有的沥青有机抗剥离剂主要有酰胺类、醛胺缩合类和有机铵盐类三种。酰胺类合成条件较为苛刻且抗水解性能差;醛胺缩合类反应条件温和,但与沥青相溶性差;有机铵盐类由其分子量小,与沥青混合搅拌时易挥发,易溶于水,导致成分流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存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多功能沥青抗剥离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沥青抗剥离剂原料,包括丙烯酸甲酯、有机多胺类(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中的一种、碱木质素、甲醛、引发剂、高纯氮、超纯水。
本发明一种沥青抗剥离剂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氮气保护下,在搅拌的情况下向有机多胺溶液中滴加丙烯酸甲酯与甲醇的混合溶液,并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0℃;其中,有机多胺与丙烯酸甲酯摩尔比为1:(1.1-1.2),丙烯酸甲酯与甲醇摩尔比为1:2;
步骤二:滴加完毕后,室温下搅拌反应3h-5h,得到透明淡黄色液体中间产物;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间产物,进行旋蒸或减压蒸馏除去甲醇后,升温至140℃-150℃缩聚反应2h-4h,除去杂质,得到黄色黏稠的液体,即为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NH2-HB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盘锦辽河油田大力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盘锦辽河油田大力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79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