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成形和热切边复合工艺实验模具及工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42570.7 | 申请日: | 2019-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1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淑慧;李永丰;韩国丰;何霁;陈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02;B21D37/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成形 切边 复合 工艺 实验 模具 方法 | ||
1.一种热成形和热切边复合工艺实验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1)、导柱(2)、缓冲板(3)、弹簧(4)、压边块支撑板(5)、凸模(6)、凸模刀块(7)、压边块(8)、凹模刀块(10)、上模板(11)、凹模(12),所述凸模(6)依次紧固连接缓冲板(3)、下模板(1),凸模(6)上设置有凸模刀块(7),所述凹模(12)紧固连接上模板(11),凹模(12)上设置有与凸模刀块(7)相匹配的凹模刀块(10),所述导柱(2)依次贯穿下模板(1)、压边块支撑板(5)、上模板(11),压边块支撑板(5)、上模板(11)能够沿着导柱(2)滑动,所述压边块支撑板(5)与下模板(1)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弹簧(4),所述压边块支撑板(5)上设置有压边块(8);
所述凹模刀块(10)上设置有与凸模刀块(7)形状相匹配能够将凸模刀块(7)容纳在内的凹槽;
所述凸模刀块(7)上设置有凸模刀块加热或冷却用孔(71)、凸模刀块测温孔(72);
所述凹模刀块(10)上设置有凹模刀块加热或冷却用孔(101)、凹模刀块测温孔(102);
所述压边块(8)上设置有压边间隙调整柱(15),所述压边间隙调整柱(15)可拆卸连接压边块(8);所述凹模(12)上与压边间隙调整柱(1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压边间隙调整柱限位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形和热切边复合工艺实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6)上设置有凸模冷却水道(61)、凸模测温孔(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形和热切边复合工艺实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12)上设置有凹模冷却水道(121)、凹模测温孔(1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形和热切边复合工艺实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6)和缓冲板(3)之间、凹模(12)和上模板(11)之间均设置有隔热板(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形和热切边复合工艺实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12)与压边间隙调整柱限位板(14)之间设置有隔热板(13)。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热成形和热切边复合工艺实验模具的热成形和热切边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板料制备:根据凸模(6)和凹模(12)的尺寸选择板料(9)尺寸,并通过线切割方式从母材获得;
S2、板料奥氏体化:将切割的板料(9)放进加热炉中加热并保温,使其完全奥氏体化;
S3、板料转移:将完全奥氏体化的板料(9)从加热炉中取出并快速转移到热成形和热切边复合工艺实验模具上,其中,板料(9)大部分区域此时处于悬空状态,只有边缘部位和压边块(8)搭接;
S4、板料热成形:按照设定的冲压速度合模,即凹模(12)按照设定的速度沿着导柱(2)向下运动使凹模(12)与凸模(6)合模,完成板料(9)的热成形过程;
S5、板料热切边:当板料(9)成形到与凸模刀块(7)和凹模刀块(10)接触的位置时,热切边开始,凹模(12)继续沿导柱(2)向下运动,通过凸模刀块(7)和凹模刀块(10)完成热切边过程;
S6、保压淬火:完成热切边后,按照设定的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完成保压淬火,得到最终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25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