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噻菌灵与腐霉利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2374.3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5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范昆;付丽;金岩;曲健禄;张国福;武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彭成 |
地址: | 271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腐霉利 噻菌灵 杀菌组合物 优选 果蔬产品 病害 防腐保鲜效果 杀菌剂抗药性 协同增效作用 灰葡萄孢菌 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轮纹病菌 杀菌活性 蔬菜贮藏 炭疽病菌 允许使用 作用机理 灰霉病 轮纹病 农药学 青霉病 水乳剂 炭疽病 微乳剂 悬浮剂 重量比 复配 应用 延缓 水果 防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噻菌灵与腐霉利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为噻菌灵和腐霉利,噻菌灵与腐霉利的重量比为15:1~1:10,优选10:1~1:5,进一步优选5:1~1:3,再进一步优选3:1~1:2。还可以含有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料。剂型可以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水果、蔬菜贮藏期病害中的应用,所述病害选自灰霉病、炭疽病、轮纹病、青霉病。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噻菌灵、腐霉利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提高对灰葡萄孢菌、轮纹病菌、炭疽病菌的杀菌活性,延缓杀菌剂抗药性的产生,使果蔬产品的防腐保鲜效果更加显著,提高果蔬产品的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噻菌灵与腐霉利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防治水果、蔬菜贮藏期病害中的应用,属于农药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鲜农产品贮藏物流是农业生产的延续,保持其优良的品质和新鲜度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采后腐烂变质是生鲜农产品贮藏、物流运输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据统计,发达国家蔬菜、水果产品贮运过程中的损失率不到5%,而我国每年损失率高达25%~30%。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rides)是引起果蔬采后腐烂变质的重要病原菌,可危害葡萄、草莓、桃、苹果、梨、番茄、黄瓜、茄子、韭菜等多种水果、蔬菜,不仅在果蔬生长期造成严重危害,也是贮藏期的重要病害。
生产上防治灰葡萄孢菌、炭疽病菌常用的化学杀菌剂有多菌灵、异菌脲、嘧霉胺、咪鲜胺等,但灰葡萄孢菌、炭疽病菌具有繁殖快、遗传变异大、适合度高等特点,连续使用同一药剂易产生抗药性,给防治带来极大困难,仅通过增加药剂用量或用药次数控制果蔬产品腐烂变质,无论是对于提高防腐效果还是保证果蔬质量都是不利的。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杀菌剂的残留毒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寻找更加安全、广谱、用药量少的杀菌药物组合,减少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是当前果蔬采后防腐保鲜的研究热点,也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噻菌灵,属苯咪唑类杀菌剂,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微管蛋白的形成,持效期长,用于防治农作物、经济作物由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各种病害及果蔬防腐保鲜,是一种高效、广谱、国际上通用的杀菌剂。
腐霉利,属于低毒性杀菌剂,其化学名为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甲酰基亚胺,为具有一定内吸作用的保护性和治疗性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细胞膜抑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阻碍菌丝顶端正常细胞壁合成抑制菌丝的发育。对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真菌有良好效果,能防治果树、蔬菜作物的灰霉病、菌核病,对苯丙咪唑产生抗性的真菌亦有效。
单独应用噻菌灵或腐霉利来进行预防和控制水果、蔬菜贮藏期灰霉病、炭疽病、轮纹病、青霉病效果不理想。目前,尚未见到将腐霉利与噻菌灵复配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噻菌灵与腐霉利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防治水果、蔬菜贮藏期病害(尤其是灰霉病、炭疽病、轮纹病、青霉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含噻菌灵与腐霉利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为噻菌灵和腐霉利,噻菌灵与腐霉利的重量比为15:1~1:10,优选10:1~1:5,进一步优选5:1~1:3,再进一步优选3:1~1:2。
进一步地,所述含噻菌灵与腐霉利的杀菌组合物中,可以含有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料。
进一步地,所述含噻菌灵与腐霉利的杀菌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的:噻菌灵1%~80%,腐霉利1%~80%,余量为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未经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23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