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烟用冷却材料的方法、制得的烟用冷却材料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7840.7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0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河祥;刘雯;徐建荣;陈欣;郑泉兴;张颖璞;邓其馨;余玉梅;张峰;连芬燕;章雪锋;张国强;伊勇涛;李斌;郑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3/14 | 分类号: | A24B3/14;A24B15/16;A24D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崔婧;刘海罗 |
地址: | 361012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冷却 材料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烟草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烟用冷却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2)、(3)及可选步骤(1‑1):(1)将琼脂、水、可选的碳材料及可选的第一物质相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其中,碳材料为比表面积为100~3000m2/g的一维碳材料和/或二维碳材料,第一物质选自莫氏硬度为5~8二氧化硅、莫氏硬度为1~4粘土和纳米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1‑1)将第一混合物与香精相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2)将第一混合物或第二混合物冷冻,得到固体物;(3)将固体物冷冻干燥,得到干燥物。本发明还涉及制得的烟用冷却材料及应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烟用冷却材料对加热不燃烧卷烟降温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烟用冷却材料的方法,还涉及制得的烟用冷却材料及其在烟草制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加热不燃烧卷烟(HnB)属于新型烟草制品,其主要通过热源加热烟弹,在不燃烧状态下产生供消费者抽吸的烟雾,减少了常规卷烟燃烧和热裂解产生的有害烟气成分且不产生侧流烟气。消费者使用HnB时,其加热段的烟草材料温度一般低于500℃,但由于吸嘴到加热段的路径较短,因此,需要在加热段和吸嘴之间设置烟用冷却部件。
一般来说,加热不燃烧卷烟由烟草材料制成的卷烟加热部件、烟用冷却部件和烟气过滤部件组成。其中,通常采用聚乳酸复合薄膜、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醋酸纤维素、纸和铝箔等材料来制作烟用冷却部件,但这些材料所制作的烟用冷却部件的冷却效果尚有待提高。
目前需研发一种冷却降温效果更佳的烟用冷却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制备烟用冷却材料的方法,由该材料制作的烟用冷却部件对加热不燃烧卷烟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制得的烟用冷却材料及其在烟草制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制备烟用冷却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1)、(2)、(3)以及可选的步骤(1-1):
(1)将琼脂、水、可选的碳材料及可选的第一物质相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其中,所述碳材料为比表面积为100~3000m2/g(例如400、600、1000、1300、1600、1800、2000、2400、2600、2700、2800m2/g)的一维碳材料和/或比表面积为100~3000m2/g(例如400、600、1000、1300、1600、1800、2000、2400、2600、2700、2800m2/g)的二维碳材料,所述第一物质选自莫氏硬度为5~8(例如5.5、6、6.5、7、7.5、8)的二氧化硅、莫氏硬度为1~4(例如1.5、2、2.5、3、3.5)的粘土和纳米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1-1)将第一混合物与香精相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
(2)将第一混合物或第二混合物进行冷冻,得到固体物;
(3)将步骤(2)得到的固体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干燥物。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琼脂和水的重量比为(0.5~5):1,优选为(1~3):1,例如1.5:1、2:1、2.5:1、3.5:1、4:1、4.5:1。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碳材料的重量为琼脂和水重量之和的8%~90%,优选为10%~70%,例如10%、12%、14%、18%、20%、22%、25%、28%、30%、34%、38%、40%、43%、46%、50%、52%、54%、56%、60%、64%、68%、70%、73%、75%、77%、80%、82%、84%、86%、88%。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碳材料为比表面积为100~3000m2/g的一维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78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