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管式传感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7808.9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5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海;郭杰烽;陈珍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传世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407 | 分类号: | G01N27/407;C04B41/81;C04B41/50;C23C18/08 |
代理公司: | 苏州简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71 | 代理人: | 朱亦倩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优良 性能 传感 元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管式传感元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具有优良性能的管式传感元件包括管状的陶瓷基底、设置在陶瓷基底外表面的外电极和设置在内腔体的壁上的内电极。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管式传感元件,所述传感元件的内部催化电极部由新型陶瓷催化电极构成,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传感元件也具有成本低、催化性能优良的特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管式传感元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传感元件制备工艺简单,贵金属用量少,而且催化活性好。特别是当需要增加保护层时,保护层可以与传感元件的其他部件采用共烧工艺制备,在简化产品工艺的同时,增加保护层与固体电解质陶瓷基底的结合牢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管式传感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用发动机的控制系统中,保证发动机以最佳空燃比的混合气进行工作是排放控制的一个关键技术,车用氧传感器是用于控制发动机混合气空燃比的一个关键部件,氧传感器是将油气混合燃烧后的气体情况实时反馈给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一个关键元件,发动机电控喷射系统是依据氧传感器提供的信号精确控制空燃比(A/F,空气与汽油的质量比)。
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但为了能有效地使用三元催化器,必须精确地控制空燃比,使它始终接近理论空燃比。因此,在使用三元催化转换发动机上,氧传感器是不可或缺的元件。当混合气的空燃比偏离理论空燃比时,三元催化剂对CO、HC和NOX的净化能力将急剧下降,在排气管中安置的氧传感器可以检测出排气中氧的浓度,向ECU发出反馈信号,ECU控制喷油器喷油量的增减,从而可以将混合气的空燃比控制在理论值附近,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的空气燃油混合比即最佳空燃比的状态,为发动机三元催化器的废气净化创造条件。
氧传感器是利用陶瓷敏感元件测量汽车排气管道中的氧电势,由化学平衡原理计算出对应的氧浓度,达到监测和控制燃烧空燃比,以保证产品质量及尾气排放达标的测量元件。氧传感器一般分为管式氧传感器和片式氧传感器,以管式二氧化锆氧传感器为例,解释其工作原理:
管式氧化锆氧传感器由氧化锆管(简称锆管)、铂电极和防护套管等组成,锆管与铂电极组成传感元件(可以参考图1),锆管是由含有少量钇的氧化锆制成的固态电解质元件,在锆管内外两侧涂覆一层铂形成内外铂电极。锆管内侧通大气,外侧与排气接触。在使用温度下,氧气在与铂电极、氧化锆形成的三相界面区发生得失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锆管内的氧气在铂电极的催化下变成氧离子,锆管外的氧离子在铂电极的催化下变成氧分子,由于锆管内外两侧的氧离子浓度有高低(一般内侧即大气中的氧浓度高,外侧即废气中的氧浓度低),从而内外侧电极之间存在电势差。外侧电极由于暴露在废气中,氧离子浓度将根据实际工况的不同而变化,而内侧电极为参考空气,氧离子浓度是不变的。当发动机空燃比为稀时,废气中氧浓度相对较高,内外侧电极间氧浓度差就小,即电势差小,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信号接近0V。反之,当空燃比为浓时,废气中氧浓度也相对较低,内外侧电极间氧浓度差就大,即电势差就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接近1V。氧传感器典型响应曲线见图2,其中lambda是空气过量系数,即实际空燃比与理论空燃比的比值,用来确定混合气的稀浓程度的一个指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传世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传世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78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智能表面的注塑结构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功率线圈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