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6912.6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0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边圳浩;李鑫;崔彦兵;朱伟嘉;赵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海航石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7/00 | 分类号: | C10M167/00;C10N30/04;C10N30/10;C10N30/06;C10N4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炯 |
地址: | 3016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专用 润滑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包括:基础油、黏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抗氧化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季戊四醇酯、甲基硅油和纳米填料,其中,纳米填料包括纳米碳化硅、纳米碳化钛、纳米氧化铈、纳米铜粉;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汽车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S1,按既定重量份,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和季戊四醇酯混合均匀,升温至40‑45℃,搅拌3‑4h,得混合物A;S2,向混合物A中加入剩余组分,升温至45‑50℃,搅拌3‑4h,得混合物B;S3,将混合物B超声分散20‑30min,得汽车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具有优良的抗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润滑油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是保证汽车轴承等机械顺滑平稳运行的不可缺少的物质。
润滑油通常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一般常用的添加剂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等。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CN104371805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抗磨润滑油,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烷基水杨酸2%-3%、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盐0.2%-2.0%、硼酸盐0.6%-5%、聚乙烯基正丁基醚1.0%-2.5%、苯并三氮陛0.05%-0.40%、烷基蔡0.1%-1.0%、甲基硅油1%-3%、二异丙基二硫代磷酸锑1%-3%、硬脂酸丁酷1%-3%、基础油余量。
作为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基础油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但是,添加剂的作用不容小觑,同样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添加剂可以弥补和改善基础油的性能方面的不足,与此同时,还可能赋予润滑油新的性能。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
润滑油的抗磨性是衡量润滑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如何改进润滑油的抗磨性仍是提高润滑油质量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专用润滑油,以达到提高其抗磨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基础油83.2-88.7份、黏度指数改进剂0.76-10.6份、降凝剂0.2-0.4份、抗氧化剂2.5-4.6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1.44-1.68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0.44-0.56份、季戊四醇酯1.4-3.2份、甲基硅油2.4-3.2份和纳米填料,其中,纳米填料包括纳米碳化硅0.23-0.31份、纳米碳化钛0.14-0.22份、纳米氧化铈0.08-0.14份、纳米铜粉0.12-0.25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在润滑油中添加四种纳米填料,并且对该四种纳米填料的重量份做出了限定。一方面,配比合理的四种纳米填料能够互相配合,协同提高润滑油的抗磨性;另一方面,使用本发明的润滑油时,润滑油与发动机的机体之间产生高温摩擦,在高温摩擦作用下,纳米碳化硅、纳米碳化钛、纳米氧化铈和纳米铜粉四种纳米填料中的元素能够渗入发动机的机体表面,有效提高发动机的机体表面的耐磨性,使得发动机的机体表面表现出卓越的低摩擦系数和高抗磨性,而且,沉积在发动机的机体表面的纳米粒子还能填充发动机的机体表面的微小凹坑,进一步提升发动机的机体表面的耐磨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按重量份计,所述纳米填料包括纳米碳化硅0.27份、纳米碳化钛0.18份、纳米氧化铈0.11份、纳米铜粉0.1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海航石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海航石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69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