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酶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6123.2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8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蔺爱国;王玉环;贺彦涛;袁鹏;尚修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市智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6 | 分类号: | C02F1/56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张清东 |
地址: | 257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酶 絮凝剂 制备 酶稳定剂 去离子水 增稠剂 螯合剂 应用 污水处理领域 二次污染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制备过程 后冷却 水浴锅 悬浮物 质量份 色度 配制 水体 毒害 污水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酶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生物酶絮凝剂是由生物酶、增稠剂、螯合剂、酶稳定剂、去离子水按照一定的质量份配制而成,制备方法为先将去离子水加入到水浴锅中,升温至60‑70℃,边搅拌边加入增稠剂,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加入螯合剂,搅拌均匀后调节pH值为7.0‑8.0,依次加入生物酶、酶稳定剂,搅拌均匀制得生物酶絮凝剂。本发明工艺简单、环保、应用广泛,制备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可显著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色度等指标,使用后对环境无毒害,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城市黑臭水体和工业废水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酶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排放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度大、色度深且含有重金属离子等问题,由于絮凝沉淀法具有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投资少的特点,因此在废水一级处理中多采用絮凝沉淀法。长期以来,在废水处理中使用的絮凝剂主要有四大类:以铝系和铁系絮凝剂为代表的无机高分子类、以改性淀粉为代表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以聚丙烯酞胺类絮凝剂为代表的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无机絮凝剂用量较大,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往往存在絮凝效率不尽如人意、储存期较短、投加剂量大等问题;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使用后残余的单体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致畸变性,而且还是很强的致癌剂;微生物絮凝剂菌种培养成本较高,且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不可控,其分泌物也不稳定。由于目前絮凝剂存在的种种问题及絮凝剂的种类对絮凝效率的影响,使得新型环保絮凝剂的开发变得极为重要。
无疑目前最为环保的方法是利用生物酶絮凝剂,它是直接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得的絮凝剂。它不仅具有普通絮凝剂所具有的絮凝性能,还具有普通絮凝剂所不具备的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絮体易于分离、易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本专利发明一种絮凝效果佳、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环保生物酶絮凝剂,符合当下环保需求,可以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城市黑臭水体和工业废水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絮凝剂存在二次污染、投加量大、致畸致癌性等的问题,提供一种生物酶絮凝剂,可以高效去除污水的悬浮物、色度等指标,此外,本发明中的生物酶絮凝剂还具有环保、安全、高效、应用广泛的特点。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酶絮凝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直接利用购置的商业化生物酶进行发酵培养,可以省去微生物培养的步骤,方法更加简便,使用该方法培养的生物酶絮凝剂具有来源广、方便、絮凝效果好、易于实现产业化的特点。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酶絮凝剂的应用,使上述生物酶絮凝剂可快速有效地去除生活污水、城市黑臭水体和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色度等指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酶絮凝剂,所述生物酶絮凝剂的组成按质量份原料为:生物酶,5-10份;增稠剂,0.1-0.3份;螯合剂,0.01-0.1份;酶稳定剂,0.5-2份;去离子水,余量;
优选的,所述生物酶是直接采用市场购置的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以纤维素为底物,在25-30℃条件下,1:1等比例混合发酵培养4-6天制得的发酵液;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增稠剂为甲壳素和壳聚糖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螯合剂为海藻糖和硼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酶稳定剂为谷氨酸和甘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生物酶絮凝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为:按照质量份,先将所述的去离子水加入到水浴锅中,升温至60-70℃,边搅拌边加入增稠剂,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加入螯合剂,搅拌均匀后调节pH值为7.0-8.0,依次加入生物酶、酶稳定剂,搅拌均匀制得生物酶絮凝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市智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市智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61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