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部悬空式外用井道电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9234.0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5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李昱;靳坤鹏;赵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7/02;B66B5/28;B66B1/36;B66B1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铭扬联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1 | 代理人: | 吕敏 |
地址: | 110168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器 电梯井道 缓冲机构 悬空式 轿厢 电梯系统 半层 井道 外用 电梯 机房控制系统 中心对称设置 电梯安装 电梯技术 对重导轨 轿厢导轨 空间问题 外用电梯 轿厢架 伸出端 缓冲 侧壁 底坑 底面 构型 加装 架设 减速 出行 伸出 占用 房屋 居民 安全 保证 | ||
1.一种底部悬空式外用井道电梯系统,包括电梯井道、轿厢、轿厢导轨、机房控制系统、对重、对重导轨及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为底部悬空式,电梯井道底面位于半层处,在轿厢架顶部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缓冲机构,在电梯井道底面上方的侧壁上设置两个缓冲器,所述两缓冲机构伸出轿厢端分别位于两缓冲器正上方,与两缓冲器分别对应,在电梯蹲底时,两缓冲机构的伸出端与缓冲器接触,使轿厢缓冲减速至停止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底部悬空式外用井道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支撑梁Ⅰ8、支撑梁Ⅱ12、撞击梁7、撞击梁导轨11和滑块Ⅰ13,所述支撑梁Ⅰ8和支撑梁Ⅱ12分别安装在轿厢顶梁1两端部的上下两侧,作为撞击梁的支点;所述导轨支撑架10固定在顶梁1下方,所述撞击梁导轨11安装在导轨支撑架10和支撑梁Ⅱ12上,所述撞击梁7安装在电梯轿厢架顶梁1侧面的支撑梁Ⅰ8和撞击梁导轨11间,其上安装有两个与撞击梁导轨11配合的滑块Ⅰ13,沿撞击梁导轨11移动,在撞击梁7上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撞击梁伸出及缩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底部悬空式外用井道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Ⅰ8还安装有防止撞击梁7摆动的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带有与撞击梁7接触的表面配合的结构;所述撞击梁导轨11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止滑块Ⅰ13滑出的限位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底部悬空式外用井道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传感器至少设置两个,一个设置在撞击梁靠近轿厢端的限位板上,检测撞击梁回缩的位置信息;另一个设置在撞击梁导轨上,距轿厢端限位板的距离L大于缓冲器与轿厢间距离的10-30mm,以保证撞击梁伸出后处在能碰触到缓冲器的空间范围内,缩回时撞击梁在轿厢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底部悬空式外用井道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为两个,分别位于井道两侧的缓冲器支座上,距井道底部高度H大于2.5m,与缓冲机构配合缓冲,在缓冲器下方依次设置有下行强迫减速开关、下行极限开关和下行限位开关,用于蹲底时通过机房控制系统强制轿厢减速或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底部悬空式外用井道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梯井道还设置有导行限位装置,所述导行限位装置中心对称设置两套,每套均包括滑轮、钢丝绳、导行杆、配重、导向套和卡扣,所述导行杆上设置至少三个导向套,各个导向套相同间隔沿同一竖直线分别连接在井道侧壁上,所述导行杆沿导向套上下移动,滑轮安装在井道侧壁一层半高度以上,钢丝绳通过滑轮两端分别连接配重和导行杆,配重用于导行杆的复位,在导行杆底部转动连接有卡扣,卡扣连接电机,通过电机驱动卡扣转动与轿厢架底架连接或者分离。在轿厢需要下降到一层地面时,所述两导行限位装置通过卡扣锁住电梯轿厢架底架两侧,导行杆与轿厢保持同步运动,当轿厢下降至一楼脱离电梯导轨时,通过导向套与导行杆的限制防止轿厢晃动及偏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底部悬空式外用井道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一端为与导向杆配合连接结构,另一端由两个夹板平行连接构成,两夹板间的距离与轿厢架底架厚度配合,保证两夹板插接在轿厢架底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底部悬空式外用井道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架上还连接有安全钳拉杆移动装置,所述安全钳拉杆移动装置包括安全钳、安全钳拉杆、卡板、限位器和限位器钢丝绳,所述限位器安装在机房模块顶端,所述限速器钢丝绳通过限速器及设置在井道内的张紧轮连接卡板,安全钳拉杆一端连接卡板,另一端连接安装在轿厢架上的安全钳,安全钳拉杆为可折叠结构,连接电机,一端为与卡板连接端配合的叉形结构,另一端为连接杆,两者铰接,通过电机驱动在铰接点处折叠,通过电机带动控制安全钳拉杆的折叠与伸直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92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