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孔雀草控制黄顶菊外来入侵的生物替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7120.2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1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风娟;韩月龙;徐海云;陈雪;蒙彦良;孙建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22/6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白海静 |
地址: | 071002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孔雀 控制 黄顶菊 外来 入侵 生物 替代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孔雀草控制黄顶菊外来入侵的生物替代方法,所述方法为通过在黄顶菊已入侵或易入侵的生态土壤中采用条播的播种方式种植孔雀草,进而抑制黄顶菊的生长发育,所述孔雀草的播种密度为0.5g/m2~1g/m2。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替代方法具有非常好的防除效果,黄顶菊的抑制率可达到98%以上。孔雀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在控制黄顶菊的同时实现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可在城市、乡村道路两旁及小区和公园种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孔雀草控制黄顶菊外来入侵的生物替代方法。
背景技术
黄顶菊[
2001年,在南开大学附近路边首次发现黄顶菊,其表现出非常强的入侵性,在入侵等级上属1级,即恶性入侵类。目前黄顶菊在河南省黄河以及沿岸地区(包括安阳市、濮阳市、郑州市等)的入侵比较严重,已经对该地区造成了一定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蔓延形势相当严峻。有研究预测,黄顶菊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为南方诸省,而河南省是黄顶菊从北向南蔓延的必经区域和关键区域。
对黄顶菊的蔓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否则不仅会对入侵地的粮食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等均造成严重的危害,也会加剧黄顶菊向南方入侵的速度。目前我国防治入侵植物黄顶菊的方法主要采用人工拔除和化学防治的方法,但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人工拔除方法只能短时控制黄顶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顶菊的扩散和蔓延,治标不治本;化学防治的方法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并且黄顶菊可能会产生抗药性。
外来植物在被入侵生境中定居和扩展的能力得益于本土植物的不同种类,植物之间竞争效应对植物群落种类构成和多样性水平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的种间竞争来抑制外来植物入侵,选择植物替代的方式控制黄顶菊的生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我国在采用不同植物防控外来入侵植物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目前有研究人员采用高丹草、沙打旺、波斯菊等植物来抑制黄顶菊,虽然对黄顶菊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但应用范围狭窄,例如沙打旺不适于粘重土壤中生长,波斯菊生长期较短等。鉴于我国辽阔的地域和多样的地理环境,必须寻求更多的方法以满足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利用孔雀草控制黄顶菊外来入侵的生物替代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能够用于控制黄顶菊的植物种类少以及应用范围窄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控制黄顶菊外来入侵的生物替代方法,所述方法为通过在黄顶菊已入侵或易入侵的生态土壤中采用条播的播种方式种植孔雀草,进而抑制黄顶菊的生长发育,所述孔雀草的播种密度为0.5g/m2~1g/ m2。
所述孔雀草的播种行距为25cm~30cm,播种深度为1cm~3cm。
所述孔雀草的播种密度为0.5g/m2,千粒重为3.33g。
所述孔雀草的播种时间为:气候暖和的南方可以一年四季播种;在北方则流行春播。
本发明提供的控制黄顶菊外来入侵的生物替代方法具有非常好的防除效果,本发明在一定的播种密度下,到9月份黄顶菊的发生率降低了98%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大学,未经河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71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国槐槐豆木虱的防治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沟式铺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