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mart 3D倾斜摄影技术输出实际地形等高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1579.1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3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邵刚;胡勇;郭林飞;周杰;杨闯;李臣;樊玙;李虹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1C11/3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高线 航拍 摄影技术 地形等高线 点云 建筑工程技术 空中三角测量 测绘技术 测绘区域 地形地貌 逆向建模 摄影结果 文件格式 输出 传感器 图片 拍摄 摄影 申请 转化 | ||
本发明涉及测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mart 3D倾斜摄影技术输出实际地形等高线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航拍:采用搭载多台传感器的无人机对待测绘区域进行拍摄,形成包括若干图片的航拍图片集;步骤二、Smart 3D逆向建模:将步骤一的航拍图片集导入Smart 3D中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并生成带颜色密集点云LAS格式模型;步骤三、生成等高线:采用ArcGIS软件对步骤二得到的带颜色密集点云LAS格式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实际地形地貌的DWG文件格式的等高线。本申请的方法,通过将Smart 3D与ArcGIS的结合,对倾斜摄影结果转化为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常用的DWG格式等高线,可以方便的在BIM等软件中进行操作,如此实现倾斜摄影模型与传统BIM软件的对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mart 3D倾斜摄影技术输出实际地形等高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低空摄影测量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该技术通过在一个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同时从垂直、倾斜多个角度采集影像,以此建立能真实反映地物的实景三维模型,作为三维可视化大场景的基础。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真实性、以及快速获得海量空间数据的特点,但在倾斜摄影测量数据处理过程中对于影像数据的匹配和整体三维模型的表达方面还不成熟,倾斜摄影模型与传统BIM技术应用软件还不能实现完全对接。
如何将倾斜摄影成果与现阶段主流BIM软件进行对接,充分应用倾斜摄影成果辅助工程建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倾斜摄影测量数据处理过程中对于影像数据的匹配和整体三维模型的表达方面还不成熟,倾斜摄影模型与传统BIM技术应用软件不能实现完全对接的不足,提供一种将倾斜摄影成果与BIM软件进行对接,输出实际地形等高线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Smart 3D倾斜摄影技术输出实际地形等高线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航拍:采用搭载多台传感器的无人机对待测绘区域进行拍摄,形成包括若干图片的航拍图片集;
步骤二、Smart 3D逆向建模:将步骤一的航拍图片集导入Smart 3D中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并生成带颜色密集点云LAS格式模型;
步骤三、生成等高线:采用ArcGIS软件对步骤二得到的带颜色密集点云LAS格式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实际地形地貌的DWG文件格式的等高线。
本申请的基于Smart 3D倾斜摄影技术输出实际地形等高线的方法,通过将Smart3D与ArcGIS的结合,对倾斜摄影结果转化为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常用的DWG格式等高线,可以方便的在BIM类软件中进行操作,如此实现倾斜摄影模型与传统BIM软件的对接,例如可以用于工程建设中土方计算以及地形模型创建等应用。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一中,先根据待测绘区域的位置及面积对无人机的航拍区域、航拍路线以及航拍高度进行设置,并按照区域大小设置航向重叠率、旁向重叠率、相机倾斜角参数,设置完成后开始无人机的自动航拍工作。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二中,在航拍图片集导入Smart 3D后,在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前,先检查航拍图片集的完整性,待航拍图片集完整性检测通过后,再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当航拍图片集完整性检测不通过时,重新对待测绘区域进行拍摄,或者对缺失位置进行补拍。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的空中三角测量为:在航拍图片集导入Smart 3D后,打开Gerenal选项卡,点击Submit aerotriangulation进行参数设置,通常默认参数设置,参数设置完成后运行Context Capture Engine进行空中三角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15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