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光子电子提取光谱的土壤中石油污染物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0787.X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1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友;朱晨薇;唐仕松;曾晓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9 | 分类号: | G01N21/39;G01N21/01;G01N1/28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孔娜;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污染物 待测样品 波长可调谐激光器 检测 光子电子 激发波长 强度数据 光电流 共振 光谱 土壤 环境污染物检测 光电流信号 电场 波长激光 波长扫描 定标曲线 光谱图 波长 激光 扫描 | ||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物检测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光子电子提取光谱的土壤中石油污染物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波长可调谐激光器对处于电场中的待测样品进行波长扫描,同时检测得到不同波长激光作用时待测样品对应的光电流信号曲线,继而确定所述待测样品的光谱图,并确定最佳共振激发波长;(2)所述波长可调谐激光器发出波长为所述最佳共振激发波长的激光来对不同石油污染物浓度的待测样品进行扫描以得到对应的光电流强度数据,并对所述光电流强度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所述待测样品中石油污染物成分的定标曲线,由此完成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检测。本发明简化了流程,提高了准确性,且易于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物检测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多光子电子提取光谱的土壤中石油污染物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石油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石油污染物是复杂的有机物,主要由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化合物组成,如果石油污染物渗透到土壤中,很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阻碍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当前,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传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检测有机物的油浴消解-重铬酸钾容量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俗称GC-MS)以及热重-红外光谱分析法(俗称TG-IR)等。其中,采用油浴消解-重铬酸钾容量法容易造成油浴表面的有机物严重挥发,并且消解管外表面附着的难以清洗的油污可能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因此,该方法具有污染空气、准确度差等缺点。GC-MS涉及到复杂的成分分离、非反应气体辅助、粒子质谱分析等步骤,可见,GC-MS联用方法需要引入气体辅助,检测的程序过于繁琐,且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差。TG-IR联用法需要复杂的萃取过程,萃取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不仅具有高挥发性和高污染性,而且萃取试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该方法具有耗时长、成本高、过量使用有毒化学品、误差大等缺点。如何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对石油污染物的快速、准确检测已成为环保领域内的重大课题。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石油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存在着程序复杂、二次污染、误差较大等不足,本领域亟需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及改进,相应地,本领域存在着发展一种简便且准确性较好的基于多光子电子提取光谱的土壤中石油污染物检测方法的技术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光子电子提取光谱的土壤中石油污染物检测方法,其基于现有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检测特点,研究及设计了一种简便且准确性较好的基于多光子电子提取光谱的土壤中石油污染物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不需要引入额外的气体辅助,也不需要复杂的萃取过程,而是采用新型的激光光谱检测方式,由此解决检测土壤样品石油成分中存在的程序复杂、二次污染、误差较大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光子电子提取光谱的土壤中石油污染物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波长可调谐激光器对处于电场中的土壤的待测样品进行波长扫描,同时检测得到不同波长激光作用时待测样品对应的光电流信号曲线,继而确定所述待测样品的光谱图,并确定用于检测所述待测样品中石油污染物的最佳共振激发波长;
(2)所述波长可调谐激光器发出波长为所述最佳共振激发波长的激光来对不同石油污染物浓度的待测样品进行扫描以得到对应的光电流强度数据,并采用线性拟合或者内标定法对所述光电流强度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所述待测样品中石油污染物成分的定标曲线,由此完成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检测。
进一步地,步骤(1)之前还包括采用压片法制备含有石油污染物的土壤的待测样品的步骤。
进一步地,将含有石油污染物的土壤与聚乙烯醇粘合剂进行混合以得到混合物,再采用全自动粉末压片机将所述混合物压制成圆盘状的待测样品。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的波长为286nm~341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07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