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9268.1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8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陆英;黄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27/06;B32B27/30;B32B27/32;B32B27/36;B32B3/24;B32B33/00;D03D15/00;D02G3/04;D02G3/44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郑文涛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纺纱 保暖层 抗菌作用 纱线 远红外陶瓷粉 涤纶纤维 保护层 分隔层 棉纱 抑菌 细菌 微生物生长 材质特性 内壁连接 抗菌层 通槽 杀菌 微生物 缠绕 繁殖 生长 | ||
1.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包括保护层(1)和保暖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的内壁连接有保暖层(2),且保暖层(2)的下方安装有分隔层(3),并且分隔层(3)的下方固定有抗菌层(4),所述保暖层(2)的内部交织有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且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的外侧均安装有远红外陶瓷粉(7),并且远红外陶瓷粉(7)的外侧固定有粗特纱(9),所述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的外侧均设置有通槽(8),所述分隔层(3)的内部交错分布有输送孔(11),且输送孔(11)的上下两端均贯穿有透气孔(10),并且透气孔(10)的外侧设置有分隔层(3),所述抗菌层(4)的内部交织有抑菌纱(12)和杀菌纱(13),且抑菌纱(12)的内部固定有涤纶纤维(14)和木棉纱(15),所述杀菌纱(13)的内部安装有纳米抗菌丙纶长纱(16)和竹纤维(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的材质为腈纶材质,且保护层(1)的竖剖面为“U”形结构,并且保护层(1)与保暖层(2)、分隔层(3)和抗菌层(4)的连接方式均为缝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暖层(2)由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交错交织组成,且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的材质一致,并且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之间呈垂直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层(3)与保暖层(2)和抗菌层(4)的连接方式均为交织连接,且分隔层(3)的厚度小于抗菌层(4)厚度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陶瓷粉(7)与横向混纺纱(5)和纵向混纺纱(6)的连接方式均为粘接,且远红外陶瓷粉(7)与粗特纱(9)的连接方式均为缠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10)设置有两面,且透气孔(10)关于分隔层(3)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孔(11)交错分布在分隔层(3)的内部,且输送孔(11)内部的空间与透气孔(10)内部的空间相连通,并且输送孔(11)的直径小于透气孔(10)内部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纱(12)由涤纶纤维(14)和木棉纱(15)组成,且涤纶纤维(14)和木棉纱(15)通过2:1的比例进行交错缠绕交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纱(13)由纳米抗菌丙纶长纱(16)和竹纤维(17)组成,且纳米抗菌丙纶长纱(16)和竹纤维(17)通过1:1的比例进行缠绕交织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英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926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能性石材装饰板、发光餐盘以及悬挂式音箱
- 下一篇:一种艾草驱蚊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