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6995.2 | 申请日: | 2019-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0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怡;金力航;梁远远;李银涛;肖厚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B32/324 | 分类号: | C01B3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快易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0 | 代理人: | 汪守勇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 制备 牛骨 氯化锌 亚甲基蓝 活化剂 亚甲基蓝溶液 表面官能团 活性炭吸附 生活废弃物 吸附剂制备 有机污染物 比较分析 活化处理 氢氧化钾 吸附效果 炭化 炭化物 吸附率 磷酸 活化 去除 应用 | ||
一种牛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有机污染物吸附剂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分别利用氯化锌、氢氧化钾、磷酸作为活化剂活化处理牛骨炭化物以制备牛骨活性炭。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在400℃条件下,炭化2h,用氯化锌做活化剂,400℃下活化90min制备的牛骨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最好,在100mL、1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投加0.3g用氯化锌制备的活性炭,其吸附率在4.5h后去除率达到100%,另外通过对其表面官能团测定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牛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不仅仅和其孔隙有关,还和其表面的官能团有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有机污染物吸附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牛骨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食用及消耗的肉类极多,据有关数据,2015年我国消耗的猪、牛、 羊肉类约有9x107吨,其中食用后的骨类约有85x104吨,约占全球的1/4。所产生的各种骨类 也极多,如何将这些食用后的牛骨资源化合理利用,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从目 前来看,我国骨资源利用这一方面还未曾有大规模开发,如何将骨类回收利用,提高畜禽肉类 的副产品价值,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损耗,是一个我们值得探索的问题。
目前有对骨类进行资源化利用一般可分为食品级的加工利用,如张婷、张崟等人提到的微 骨粉在西式肠类制品中和骨泥挂面等方面的应用,王卫、张志宇等人所涉及的骨油的提取等应 用等;另一个就是制备骨炭或骨活性炭,对水质或是土壤中的有机物或重金属进行吸附。黄益 宗和胡莹等人用活性炭与含有重金属污染的土样培养水稻,观察苗期水稻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研究表明,施加骨炭对苗期水稻根表铁膜Fe、Zn含量影响比较大,对其他元素含量基本上没 有影响。J.C.Moreno-Piraján和R.Gómez-Cruz等人研究用牛骨活性炭吸附铜、铅离子的混合 溶液,研究其在混合溶液中,不同离子相互间的吸附竞争关系另外通过对比惰性气体和空气中 分别炭化的骨炭的吸附性能,其孔径会不同,并且其表面的电负性和吸附离子的大小也会影响 骨炭的吸附性。
牛骨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能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表面宏观结构特征,如牛骨活 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孔隙结构等,另一个是牛骨活性炭表面的化学性质,如官能团、酸 碱性和电化学性质等。利用牛骨活性炭吸附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优点有:(1)可以吸附一 些低浓度的有机污染物,(2)可以重复利用,(3)二次污染小,(4)可利用吸附剂种类多。本 发明中利用牛骨制备活性炭,探究牛骨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的同时,研究其对亚甲基蓝的吸 附效果,以探究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牛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获得的牛骨 活性炭可应用于亚甲基蓝的吸附,进而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牛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如下:
①牛骨预处理
用手术刀清除牛骨上残留的肉类等物质,将牛骨锯断成小块,清除内部的骨髓,流水冲洗 干净,后将置于烘箱中干燥;
②牛骨的粗粉碎
将预处理后的牛骨反复锤砸至碎块;
③牛骨的脱脂
粗粉碎后的牛骨碎块加入适量的水,反复蒸煮进行脱脂,直至没有油脂漂浮在水面表层, 脱脂后的牛骨清洗干净后烘干;
④牛骨的细粉碎
对脱脂干燥后的牛骨进行细粉碎,过40-100目筛;
⑤炭化制备牛骨炭
将牛骨粉末放入真空管式炉中,升温炭化,然后冷却即为牛骨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学院,未经合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69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