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智能揉捻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1000.3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9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岳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姚江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揉捻 闭合 机电装置 自动打开 茶叶 揉捻筒 揉捻叶 横梁 滑环 卸料 加压 清洗 上位机通讯 自动化操控 茶叶揉捻 控制回路 双臂结构 自动卸料 智能 揉捻机 揉捻盘 上位机 风干 施力 均衡 供电 清洁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智能揉捻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茶叶进料;2、加压揉捻;3、卸料;4、清洗风干;本发明整体上采用PLC智能控制,能够对横梁进行自动打开与闭合,便于对揉捻筒内进行添加揉捻叶原料,同时采用双臂结构的揉捻机,保证施力加压更加均衡;采用滑环用于对揉捻机上部机电装置以及相应控制回路供电和对揉捻机上部机电装置与上位机通讯,由上位机经滑环与揉捻机上部的PLC通讯来实现对横梁的自动打开与闭合;对揉捻完成后的揉捻叶进行自动卸料以及卸料完成后对揉捻筒和揉捻盘进行清洗清洁,从而实现对茶叶揉捻的自动化操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智能揉捻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生产过程中揉捻机是常用的机械设备,现有的茶叶揉捻机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揉捻盘,揉捻盘上设置有筋条,揉脸盘的上方设置有压盖,压盖设置在揉捻筒内,揉捻筒与曲柄摇杆机构连接,在实施对茶叶揉捻操作时,动力机构动作,曲柄摇杆机构开始运转,带动揉捻筒在揉捻盘上做圆周运动,对茶叶实施揉捻。
现有技术中,在对茶叶揉捻操作时,每一台揉捻机均是独立运作的,当向茶叶揉捻机投料时,茶叶揉捻机只有在停机的状态下,摇动手轮并连动丝杆螺母机构,使得压盖抬升至揉捻筒上方,并通过人工的方式向揉捻盘内再次投料,然后摇动手轮并连动丝杆螺母机构动作,从而使得压盖下移并使得茶叶压紧,然后启动揉捻机继续进行揉捻操作,上述的揉捻机在对茶叶实施揉捻操作时,无法实现连续的自动化生产,操作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智能揉捻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茶叶进料:
先将位于揉捻筒(2)上方的筒盖(201)升起至高于筒壁,筒盖(201)的升降由PLC控制伺服电缸(1)实现,随后PLC控制位于横梁(5)上方一侧的电机(具体可以采用角向减速电机)正反转从而控制横梁(5)的启闭,这样安装在横梁(5)上的筒盖(201)随同横梁(5)一起打开与关闭;
考虑到传统结构为下料斗偏置于揉捻筒(2)上方一侧,茶叶下料形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状,这样加料效率不高、无法一次加满;现将下料斗下料时移至揉捻筒(2)中心上方后,茶叶下料形成中间高两边略低的“包子”状,从而实现最大量加料;待下料完成后下料斗进行移动复位至揉捻筒(2)上方一侧,筒盖(201)关闭复位在揉捻筒(2)上方;
由于茶叶原料自由下落进入到揉捻筒(2)内,形成中间高两边略低的“包子”状,因此,为了完成在一次性加料就能够填装更多地茶叶,需要将下料斗移动至揉捻筒(2)中心上方进行下料,这样进料后茶叶两边底的部位靠近揉捻筒(2)的边沿口,从而实现最大量加料;
步骤(2)、加压揉捻:
对位于揉捻筒(2)内茶叶,由PLC通过控制伺服电缸(1)实现对筒盖(201)的上下升降以及定位,实现对揉捻筒(2)内揉捻叶的加压调控;
通过控制力矩与行程相互结合进行按压,以免压实过度,以免由于行程过大、筒盖(201)过低而造成揉捻叶无法翻滚;具体地,将筒盖(201)低于揉捻筒(2)边沿口,先进行中低速空压揉捻,然后逐渐变速变压加压揉捻,对揉捻筒(2)转速和筒盖(201)加压按工艺要求低速、中速、全速,空压、轻压、中压、重压等变化;同时要求筒盖(201)向下朝着揉捻筒(2)顶端边沿口进入揉捻筒(2)内按压所到揉捻筒(2)内深度M应不超过揉捻筒(2)高度H的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姚江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姚江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10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