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停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5604.7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1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魁;杨长;廖慧强;王林杰;李文晴;吕伟伟;徐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5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泊车板 地下停车装置 导向杆 拉力杆 驱动杆 主机架 支撑杆 中间层 经济适应性 基坑 高效节能 水平设置 停车空间 旋转卡块 有效缓解 活动地 分级 固接 固设 卡块 卡设 土地资源 紧凑 升降 停放 车型 停车 穿过 合并 响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停车装置,包括主机架、泊车板、导向杆、拉力杆、驱动杆、支撑杆、旋转卡块机构,其中:所述主机架固设于所述基坑内;所述首层泊车板、中间层泊车板和底层泊车板水平设置于所述主机架内;所述导向杆、拉力杆、驱动杆三者的上部分别与所述首层泊车板下部固接;所述导向杆、驱动杆活动地依次穿过所述中间层泊车板和底层泊车板;所述卡块卡设于各段所述拉力杆或支撑杆上,共同构成了一种地下停车装置。本发明的优点为结构简单紧凑、经济适应性好、可高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停车空间可按需合并和拆分,适用于停放不同车型;各层泊车板可按需分级升降,高效节能,且响应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停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位于路边停车位和停车坪下方且具备分级升降和空间合并功能的小型地下立体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私家车数量正呈几何倍剧增。这使得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老住宅小区、商业金融街区等区域停车难问题凸显。表面上来看,上述区域停车难问题源自如下方面:
1、该区域地价极其昂贵,导致停车位资源稀缺。比如北京四环到五环内的停车位就卖到了40万到50万,相当于一辆进口豪华轿车的价格,地价昂贵导致开发商不愿将商业用地开发成地下车库或停车场。
2、该区域建设规划陈旧,导致停车位配置不合理。比如,大多数一线城市的老城区(部分存在文物保护价值),在建设之处并未规划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或者提前预留出可设置地上立体车库的空间;此类老城区车位增设改造困难,且改造成本极高。
3、该区域内车流密集,导致人均可用车位数过少,且停车位供不应求。
4、该区域内用户都想将车辆停放在离目的地较近的地方,从而产生了区域性的停车难问题。
上述停车难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现有停车技术方案仍存在较大局限性,没有有效缓解停车难等问题。例如,可自动存取车的自动化立体停车库虽然空间利用率高,但需要提前规划用于布设立体停车库的专用场地,且建设成本极高,同时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此外,自动化立体停车库一般对车型尺寸(尤其是高度方向尺寸)有严格要求,灵活度低,如用于停放小轿车的停车单元一般不能停入具有较高车身的SUV型汽车、越野车或中巴车等,若按照SUV型汽车、越野车或中巴车等车型高度标准来设计的话,则会导致立体车库的空间资源利用率降低。
值得补充说明的是,考虑到建设成本和盈利周期,现有立体停车装置一般设置于大型建筑物的地下层,广场公园等大型公共活动区域的地下层、高层建筑之间的大片开阔地带、大型建筑体内部等区域,极少应用于诸如道路行驶区域(尤其是住宅小区内道路)的两侧停车位、洋房别墅车库前停车坪等小型分散区域。为了充分利用前述小型分散区域,中国专利(公开号:105822107A)发明了一种路边地下立体停车库,包括车库建筑体、升降搬运机构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所述车库建筑体是由钢架结构构成的立体框架;该立体框架每层设有两列多排泊位,其中一列为停车泊位,一列为搬运泊位,每个停车泊位上包括一履带式载车平台;搬运泊位底部设有供升降搬运机构移动的轨道。该技术方案的局限性在于,搬运泊车位较为浪费空间,空间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并且该装置为露天结构,对环境要求较高,对环境的美化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综上来看,考虑到现有停车技术方案的局限性,针对住宅小区内道路两侧停车位等小型碎片化区域,开发出一种高效利用该区域空间的小型地下停车装置,可有效缓解部分停车难问题,尤其对于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而言,所述地下停车装置的开发,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地下停车装置,包括主机架、泊车板、导向杆、拉力杆、驱动杆、支撑杆、旋转卡块机构,其中:
在地表向下挖设基坑,所述主机架固设于所述基坑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56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辅助脱钩功能的车台板
- 下一篇:一种智能泊车系统及智能泊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