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3910.7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0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灵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木(深圳)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A61B5/1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李艳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处理器 导电电极 生物电信号 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 人体生物电信号 采集 汽车方向盘 电性连接 基体安装 基体两端 人体手部 外部终端 方向盘 可用 握持 传送 驾驶 监测 检测 | ||
本发明属于生物电信号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包括基体、设置于基体外表面上并分布于基体的两端的导电电极、以及设置于基体上的信号处理器,该导电电极与信号处理器电性连接。通过将基体安装于汽车方向盘上,并在基体两端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导电电极,从而当人体手部握持方向盘时可采集人体的生物电信号;通过在基体上设有信号处理器,该信号处理器可用于接收导电电极采集的生物电信号并经过处理后传送至外部终端上,实现了在驾驶过程中对驾驶员人体生物电信号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电信号监测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生物电信 号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车辆的数量与日俱增,道路车辆密度也大幅度 提高,随之而来的,我国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也不断提高,安全出行、文明驾驶 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由于疲劳驾驶和心脏类疾病突发引起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因此, 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生理状况,并以此来保证和提高驾驶过程的安全性,就显得 尤为重要。在驾驶员的诸多生理状况数据中,心电信号是体现驾驶员生理状态 的重要参数之一。然而,现有的心电信号监测装置,都是使用在医院或家庭中, 无法使得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进行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生物电 信号采集装置无法使得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进行生物电信号监测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包 括用于安装于汽车方向盘上的基体、设置于所述外表面基体上并分布于所述基 体的两端以当人体手部握持汽车方向盘时采集人体生物电信号的导电电极、以 及设置于所述基体上并用于将所述导电电极采集的生物电信号进行处理后并传 送至外部终端的信号处理器,所述导电电极与所述信号处理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电极车缝于所述基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为伸缩件或弹性件。
进一步地,各所述导电电极均沿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基体的两端分别安 装于汽车方向盘上的多个按扣组件,各所述按扣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基体的两 端。
进一步地,所述按扣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基体上的第一按扣、以及设置于 所述基体上并与所述第一按扣呈间隔分布的第二按扣,所述第一按扣与所述第 二按扣相互扣合以将所述基体安装于汽车方向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按扣或所述第二按扣通过压合方式安装于所述基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呈带状或条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电极为导电缝纫线、金属线、导电纱线、导电石墨烯 纤维、碳纤维、碳纳米管纤维、银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备。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还包括用于封盖所述导电电极的遮盖 件,所述遮盖件安装于所述基体上。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 发明的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通过将基体安装于汽车方向盘上,并在基体两端 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导电电极,从而当人体手部握持方向盘时可采集人体的生 物电信号;通过在基体上设有信号处理器,该信号处理器可用于接收导电电极 采集的生物电信号并经过处理分析后传送至外部终端上,实现了驾驶员在驾驶 过程中对人体生物电信号的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 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 仅是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木(深圳)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阿木(深圳)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39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