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管道水下封堵作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1686.8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泰;田海庆;李民强;郑震生;曹学文;曹宇光;张士华;任红伟;王宏安;傅忠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L55/172 | 分类号: | F16L55/17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李勇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管道 水下 封堵 作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管道水下封堵作业装置,包括立柱、导向套、弹簧、油缸、连接座、液压扳手、封堵器、螺栓、连接座、对位油缸、对位导向缸、耳板、锲销、吊板、导向杆、锲销撑杆、旋柄和旋轴。耳板、锲销、吊板及锲销撑杆的组合使用可实现装置与封堵器整体吊装;锲销撑杆、旋柄、旋轴与锲销配合使用,便于封堵器安装完成后的解锁;立柱、对位油缸、对位导向缸实现封堵器对位;液压扳手实现对封堵器螺栓的旋拧;导向套、弹簧、油缸保障液压扳手持续作业和解锁;整套装置的作业可在船上操作完成封堵器的安装作业,具有水下施工方便、适应性高、操作简便可靠、不受作业水深限制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管道修复装备领域中的一种海底管道水下封堵作业装置,应用于海底管道漏点封堵的水下施工作业。
背景技术
海底油气输送管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腐蚀、外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在管道的某一位置出现缺陷或损伤,甚至泄漏,需对管道进行水下堵漏补强,现行的做法是通过水下机器人或潜水员借助机械扳手或者液压扳手将封堵器上的螺栓或螺栓螺帽组进行连接和紧固,由于在水下作业环境复杂,造成水下作业施工难度大、效率低、危险性高,且受气候条件影响大,因此,亟待一种海底管道水下封堵作业装置来替代水下机器人或潜水员进行水下封堵施工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空白,提供一种可完成封堵器对海底管道漏点的水下作业,实现海底管线的水下可靠性封堵的海底管道水下封堵作业装置。该装置具有水下易施工、不受水深限制、封堵可靠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海底管线的水下应急封堵维修。
一种海底管道水下封堵作业装置,包括立柱、导向套、油缸A、连接座A、液压扳手A、封堵器、螺栓或螺栓螺帽组A、对位油缸和对位导向缸;所述立柱与对位油缸和对位导向缸连接构成U形框架结构;所述连接座A为两个,两个连接座A分别通过导向套和油缸A对称连接在两侧立柱内侧,并通过导向套和油缸A沿垂直立柱方向相向滑动配合;所述封堵器为对合式封堵器,封堵器外壁周向设置有耳板,耳板与吊板构成锁止配合,两块封堵器分别通过耳板和吊板对称连接在两侧立柱内侧;所述螺栓或螺栓螺帽组A间隔均布在两块封堵器对合处凸边缘上;所述液压扳手A为四组,四组液压扳手上下左右对称固定在两侧的连接座A内侧,四组液压扳手分别对应于两块封堵器对合处凸边缘外侧,且每组液压扳手的数量与对应的螺栓或螺栓螺帽组A相配套。
上述装置还包括:液压扳手B、螺栓或螺栓螺帽组B、连接座B、导向杆和油缸B;其中,螺栓或螺栓螺帽组B间隔均布在两块封堵器轴向端口周边;四组液压扳手B分别与对应的封堵器轴向端螺栓或螺栓螺帽组B配合,并对称固定在相对应的连接座B内侧;四个连接座B外侧分别与对应的油缸B活塞杆端连接,每个连接座B上设置有与导向杆穿插配合导向孔,两侧的连接座B沿导向杆构成相向滑动配合;导向杆内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立柱内侧,导向杆外端通过连接件与油缸B缸体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包括:
在导向套A上套有弹簧A,弹簧两端分别对接在连接座A和导向套A之间;在导向杆上套有弹簧B,弹簧B两端分别对接在连接座B和导向杆之间。
每块封堵器上设置两个平行对称的耳板,吊板设在两个耳板之间,耳板和吊板上分别设置对应于锲销的孔;锲销一端为椎体,与耳板上的孔配合,另一端为圆柱体,与吊板上的孔配合,两吊板外侧通过锲销与耳板构成锁止配合;在两吊板内侧垂直锲销轴心方向设置一旋轴,旋轴一端设有锲销撑杆,旋轴另一端固定有旋柄,锲销撑杆位于两个锲销之间的中心线上,锲销撑杆与两个锲销构成过盈配合。
锲销撑杆与锲销间的配合面为圆弧面,圆弧面直径与锲销撑杆的长度相同。
锲销插入到耳板孔内的深度小于锲销撑杆对应于锲销的端面和旋轴外径之间的距离。
对位导向缸设置一个或两个。
对应于单个立柱上的导向套A和导向杆的数量均为两个或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16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