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0215.5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2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谭寿湖;张琦敏;梁春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金穗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2;A01P3/00;A01P21/00;C05F11/08;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270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贝莱斯芽孢杆菌 保藏 中国微生物菌种 高密度发酵 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中心 香蕉枯萎病 菌液浓度 芽孢生成 应用 管理 | ||
本发明提供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于2018年12月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名称CK3‑15,保藏号CGMCC No.16867;本发明所提供的贝莱斯芽孢杆菌CK3‑15高密度发酵菌液浓度达3×1010个/ml,芽孢生成率达98%以上,并且,本发明所提供的贝莱斯芽孢杆菌CK3‑15制成的微生物肥料对香蕉枯萎病防控效果显著,同时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中国香蕉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7)》数据显示,1996年中国香蕉种植面积为17.55万公顷,到2015年达到43.11万公顷,过去20年,中国的香蕉种植面积增长了近1.5倍。然而,最近几年,香蕉枯萎病大规模爆发,导致中国香蕉种植主产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种植面积急剧锐减。我国香蕉产业正面临着香蕉枯萎病的毁灭性威胁。
香蕉枯萎病,又称香蕉黄叶病,巴拿马病等,由于最早在巴拿马大面积发生而得名。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是国际植物检疫对象,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侵染引起。在我国主要分布1号和4号小种,1号小种主要为害粉蕉,4号小种为害粉蕉和香蕉。枯萎病传染性强,蔓延速度快,根治困难,一旦发生,将威胁整个蕉园。目前攻克香蕉枯萎病被称为世界性难题。枯萎病近距离传播主要依靠水、土、农具等物质作为媒介,而远距离传播则是通过带病种源。该病在酸性土壤或连续种植香蕉园中发生最为严重。
目前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治、间作和轮作、抗病品种选育、转基因品种和生物防治等。香蕉枯萎病病原菌从香蕉根部、球茎基部侵入,然后通过维管束传染蔓延,化学药剂很难渗透到维管束,所以化学防治效果不佳。通过与病原菌非寄主植物的轮作或间作,可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抑制病原菌数量,降低因连作障碍引发土传病害的风险。目前,主要轮作方式为水旱轮作,间作主要为香蕉/韭菜和香蕉/大蒜。韭菜能促进土壤中细菌的生长,抑制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大蒜对根际微生物的生长有着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2009年广东省果树研究所提出了一种《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栽培新技术》(专利号:200910039331.5),采用香蕉与韭菜间作或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可有效降低枯萎病发病率,但该方法大面积种植实施难度较大。香蕉抗枯萎病品种选育主要采用组培苗变异选择和毒素筛选两种方式。但是选择出来的抗性品种往往在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不理想,例如南天黄、矮粉1号等。转基因品种在澳大利亚已经开展田间试验,田间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确实能够抵抗枯萎病的侵染,预计3-5年内有可能推广种植,但市场是否可以接受转基因香蕉产品仍不得而知。因此,用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香蕉枯萎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其能够防控香蕉枯萎病。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于2018年12月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名称CK3-15,保藏号CGMCC No.16867。
优选的是,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用于防控香蕉枯萎病。
优选的是,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用于制备微生物肥料。
优选的是,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用于促进作物生长。
优选的是,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用于与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或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复合制备微生物肥料。
一种应用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CK3-15制备微生物肥料的方法,所述微生物肥料包括液体微生物菌剂、粉剂微生物菌剂、颗粒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其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金穗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金穗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02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