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氰18k金电铸液、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2190.4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4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杰;黄良平;杨鹔;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3/62 | 分类号: | C25D3/62;C25D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21001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8 电铸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氰18k金电铸液、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一种无氰18k金电铸液,电铸液中,金含量为10‑12g/L,铜含量为2.2‑2.5g/L,铟含量为0.6‑1g/L。本发明电铸液稳定性好、分散能力好、深镀能力好,可提前配制备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饰品的品质;不会用到含氰的有毒物质,安全性好;金含量易控制,且降低了金损耗,提高了成品率;所得18k金饰品硬度提升显着,更好的保证了饰品在佩戴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了所嵌宝石等的丢失;18k金饰品的耐腐蚀性、抗变色性和耐磨性均提升显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氰18k金电铸液、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18k金饰品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材料表面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表面处理技术也随之有了长足的发展。表面处理技术中电镀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所起的作用和发展趋势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以往电镀的单金属镀层,已远不能满足对金属镀层性能要求和日益增长的需要。不同金属组成的合金镀层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特殊的表面性能,而且种类繁多,可供选择的范围广泛。合金电镀是利用电化学方法使两种或两张以上金属(包括非金属)共沉积。
18K金是黄金含量在75%左右的合金,是造价较低而且佩戴较舒适的一种金饰。现有18K金存在如下问题:硬度提升进入了瓶颈期,难以进一步提升;现有18K金饰品制备所需电铸液由于稳定性差,需要现场制备,提高了工人劳动强度,影响生产效率;现有的电铸液还存在分散能力差、深镀能力差等缺陷,进而影响18K金饰品的品质;电铸经常会用到含氰的有毒物质,对工人和环境的威胁大;由于制备工艺的缺陷,导致成品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氰18k金电铸液、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氰18k金电铸液,电铸液中,金含量为10-12g/L,铜含量为2.2-2.5g/L,铟含量为0.6-1g/L。
申请人经研究发现,上述电铸液稳定性好、分散能力好、深镀能力好、成品率高,可提前配制备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饰品的品质,且不会用到含氰的有毒物质,安全性好;用上述电铸液所制备的18k金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易焊性、抗变色性等提升显着。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铸液的性能,保证电铸效果,金以亚硫酸金钠的形式加入;铜以氯化铜的形式加入;铟以氢氧化铟的形式加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铸液的稳定性,上述无氰18k金电铸液,还包括亚硫酸钠50-60g/L,1,10-邻二氮杂菲5-8g/L。亚硫酸钠为金的主络合剂,1,10-邻二氮杂菲为金的辅助络合剂。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铸液的稳定性,同时促进各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上述无氰18k金电铸液,还包括氨基三亚甲基膦酸10-15g/L。氨基三亚甲基膦酸为铜的络合剂,进一步还与其他组分的协同促进效应特别明显,使电铸液的稳定性、分散能力、深镀能力等,均有显着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铸液的稳定性,同时促进各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上述无氰18k金电铸液,还包括D-右旋糖10-15g/l。D-右旋糖作为铟的络合剂,进一步还与其他组分的协同促进效应特别明显。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铸液的稳定性,同时促进各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上述无氰18k金电铸液,还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3g/L(界面活性剂)和甜菜碱0.3-0.5g/L(光泽剂)。申请人经研究意外发现,将上述特定的组分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能使电铸液的稳定性、分散能力、深镀能力和色泽等均有非常显着的提升,也即上述各组分的协同效应非常明显,这也是申请人对上述具体组分和用量进行特别限定的原因所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东南大学,未经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2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